| 分类: 浮世感想 |
陆、港矛盾何时了?
丁启阵
一个三岁的女孩尿急。如厕者拍成长队,其母亲在街边用纸尿裤接着,让因尿急哭泣的孩子撒了一泡尿。当地一居民(小伙子)见状,举相机拍照。因此,孩子父母与拍照者发生冲突。有人用手机拍下整个过程,于是成为新闻,引发热议。
原本,这是因小孩子当街便溺,引起外地人与本地人的一次小小冲突。这样的小小冲突,到处、随时都可能发生,概率大大高于“狗咬人”,根本成不了新闻。
就事论事,完全可以用“各打四十大板”的方式解决:批评孩子父母应事先做好防范措施,比如出门前让孩子穿好纸尿裤,或提前带孩子如厕,无论如何不能动手打人耳光,对他人冲自家孩子拍照不满,可以报警,通过法律手段予以解决;教育本地居民,做有礼貌有涵养的东道主,外地游客有困难,应该热情帮助,而不是心怀敌意,冲孩子拍照(大庭广众之下,成年男子相机对着小女孩私处拍照,更是情理不容!),拍照之后,被拍者提出抗议,理应立即删除。与此同时,在场的傍观者,不在场的两地民众,也用不着义愤填膺,用不着上纲上线。
这个小小的冲突,之所以能够成为新闻,是因为:这个外地人是大陆居民,而本地居民是香港人。
近年以来,车厢小孩吃干炸面事件、孔庆东称部分香港人是狗事件、奢侈品店禁拍事件、“光复上水站”事件、部分香港人骂大陆居民“蝗虫”事件、某化妆品店拒售港人事件、内地“高考状元”在港车祸丧身引发口水事件,等等。联系到这一连串事件,不能不使人得出结论:大陆、香港两地居民之间,是存在着隔阂,存在着差异,乃至存在着敌对情绪的。
隔阂、差异、敌对的形成,追溯原因,有政治上的,有经济上的,也有文化习俗上的。或者说,有利益上的原因,也有情感上的原因。毋庸置疑,面对同根所生的大陆居民,香港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上一两辈子移居香港的广东人,还是像著名记者闾丘露薇这样成年后自内地移居香港的,均有着明显的居住地优越感。
现在两地居民之间“事件”频发,原因却不完全是内地跟香港之间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和差距。香港居民对“回归”之后的若干变化深感不满,内地居民对“一胞两制”的格局也不以为然。还有一个被许多人忽略的重要原因: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各方面差距正在缩小乃至消失。“回归”之后,香港的经济发展迟滞,而大陆不少地区则迅速崛起。当志满意得的内地居民遇到傲慢惆怅的香港居民,矛盾在所难免。某些内地居民批评香港人的激烈态度,一部分源自昔日的“屈辱”,另一部分源自眼下的“鄙夷”。后者有点像翻身的穷人面对破产了的富人。换言之,两地居民之间的恩怨,有历史地形成的,也有现实中酝酿的。新账旧账一块儿算,大陆、香港两地居民之间的冲突事件,还将不断出现。
不同地区之间,只要有差距、差异存在,市井百姓层面的矛盾冲突就无从避免。比如,因为经济相对发达,上海居民一直以来跟全国各地人民格格不入。但是,像香港跟内地之间这种动辄牵扯著名媒体、社会精英参与其中的两方对垒、口诛笔伐,根子则要追溯到“一国二制”。思悠悠,恨悠悠,恨到“一制”方始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