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雪芹的足迹

(2013-04-01 01:21:54)
分类: 山水见闻

曹雪芹的足迹

丁启阵

 

去年夏季某日,我独自驾车,于京郊海淀区温泉镇辖下白家疃村南边一个山谷中,意外探到一处景点,“曹雪芹小道”。山谷地处僻静,林木蓊郁。流连胜景,心中对一代文豪的景仰之情,油然而起,沛然而旺,难以抑制。于是,跟几位老友相约,找个时间,踏着文豪的足迹,走一趟“曹雪芹小道”。约了很久,今天才得以付诸行动,了却一桩心愿。

所谓“曹雪芹小道”,指的是从香山“黄叶村”即今正白旗村(在香山植物园内,如今有关方面在那里修建了一座曹雪芹纪念馆)出发,翻过村北冈峦通往白家疃的一条山间小道。据说,曹公当年因生计所迫,需要经常往来于黄叶村跟白家疃村之间。

我们今天并非专门为了走“曹雪芹小道”,所走的“曹雪芹小道”,也并非全程。由温泉镇附近一条山林消防通道进山,一路南行,经十八盘、半天云峰等处,抵达香山植物园北侧山顶。于能见度只有二三十米的大雾中,在山顶一带盘桓良久之后,好容易才寻觅到通往白家疃方向的“曹雪芹小道”入口处。这一段小道,全是下坡。小道穿行在主要由元宝枫、橡子树、荆条等树种组成的茂密的林木之间。显然,自古以来,需要走这条小道的人并不多。因此,路面极其简易,狭窄,没有任何石级。用鞋底和锄镐造路的先驱者,大约是为了行走便捷,无心在山坡上绕行。于是,以小幅度的“之”字形直降而下,路因而极陡。必须手脚并用,步步小心。否则,很容易摔个屁股蹲——走在最前面的独孤客就摔了三四交!不过,从“黄叶村”到植物园北面山岗的路,我们曾走过多次。所以,我们也算是比较完整地走了一趟“曹雪芹小道”。

事后想一想,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大文豪曹雪芹,经常行走在这样的一条全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的小道上,不免心生怜惜、害怕等感情。山路陡峭容易摔伤,只是一个方面。古时候人口稀少,想必山林更加茂密,野兽虫豸少不了。夏季,雨天,傍晚,这无疑是一条凶险四伏的山间小道。

其实,关于曹雪芹晚年离开北京城内(在崇文区蒜市口)迁往西郊居住的地点,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只是曹氏生前好友敦诚、敦敏兄弟“不如著书黄叶村”的劝告。这个“黄叶村”,在北京西郊香山一带,红学家们并无异议,但究竟是哪一处,哪一个村庄,并无明确的记载。根据吴恩裕的《考稗小记——曹雪芹红楼梦琐记》一书,民间传说中,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就有六郎庄、健锐营(演武厅)、镶黄旗营、南辛庄杏石口、白家疃等处。三十多年前,因为在正白旗村39号院老屋墙壁上发现的“题壁诗”中,有跟民间传说里额比送给曹雪芹的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相近的题诗,以及题壁诗中的落款“拙笔”跟一个有“题芹溪居士”字样、制作年代跟曹雪芹生活年代相当(乾隆年间)的黄松木书箱上也有“拙笔写兰”的落款。因此,这里被认为即是曹雪芹故居,并在此修建起了“曹雪芹纪念馆”。但是,不得不承认,证据链失之薄弱。红学专家们,也少有明确表态承认该处即是曹雪芹故居的。

我认为,学术考证还可以继续进行,而且应该允许不同意见间的争论。但是,对一般读者而言,在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有一个可供寄托对大文豪崇敬、悼念之情的地方,有一条可以体验和想象大文豪生前生活轨迹与情状的山路,决不是坏事。有如《红楼梦》书中“太虚幻境”的一副对联所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世间事,真假本就难辨。因为真假难辨,我们就不去对历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们表示崇敬,加以凭吊,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一种数典忘祖。

爱爬山、爱《红楼梦》、爱曹雪芹的朋友们,有空时去走一走“曹雪芹小道”,既可以呼吸山林富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锻炼一下身体,又可以得到些许文艺想象上的愉悦,精神上的慰藉。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2013-3-31

 

曹雪芹的足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