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有点学问 |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在哪里?
丁启阵
元人散曲中的名篇,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表现了一个游子的所见所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十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有动有静,由近及远,以景写情,有序排列,逐层推进,遂成千古绝唱,令所有读者过目难忘。
虽然知道,文学作品所写景物通常出于作家的美化乃至虚构,当不得真。但是,每次读到或想起写出令自己动心的景物的诗词,总会产生出考据、寻访一番的念头。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情况,竟然呈逐年增强的趋势,跟白乐天所说的“老去心情逐日减”,正好唱了个反调。不久前,想起陈子昂的《轩辕台》:“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想起李白的《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尽管知道黄帝的真正埋葬处“桥山”可能是山西省襄陵、曲沃之间那一处(桥山还有两处,一处在陕西黄陵县,一处在河北涿鹿县,都有人认为是黄帝埋葬地),北京市平谷区东北渔子山上的轩辕台黄帝陵是后人附会,但还是很想约几个老友去那里盘桓半日——因为有人去国,有人嫌天热,终于没能成行。这会儿想起马致远的这首小令,脑子里又冒出了这样一串念头:“小桥、流水、人家”究竟是何方景物?是江南还是河北?如今是否依旧存在?恨不得约上几个也喜欢寻景访古的朋友,立即出发,去实地考察一番。
文学中的美景,固然有不少是作家于书斋中虚构出来的。但是,我总以为,马致远的《秋思》不属于这一类,它应该是由实景触发的。因此,我更关心的是,这一处触动马致远内心深处最柔软部位因而产生“断肠人在天涯”伤感情怀的“小桥、流水、人家”,究竟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在哪省哪县?
世间事,偶尔亦有凑巧遂人愿者。产生了上述念头,就去翻书,而且一翻就被我翻到了。孙楷第《元曲家考略·马致远》考证,马致远用【天净沙】曲调一口气作了三首,广泛流传的是第一首,第二、第三首如下:
平沙,细草,斑斑;
曲溪,流水,潺潺;
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
黄云红叶青山。
西风,塞上,胡笳;
月明,马上,琵琶;
那底,昭君,恨多。
李陵台下,
淡烟衰草黄沙。
根据多种文献记载,第三首中的“李陵台”,位于元大都(今北京)和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之间。
由此可见,“小桥、流水、人家”,虽然看起来像是江南景物,而实际上,它位于今天北京跟内蒙古之间某处古驿道边。今天北京到内蒙古正蓝旗,直线距离约 180公里,古时候的这一条驿路,肯定超过180公里。李陵台距离内蒙古正蓝旗约一百里左右。假设马致远的三首作品写作时间很接近,我大胆推测一下:【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原型,很可能在今天河北省张家口市辖区之内,比如坝上草原某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