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上最可惜的英年早逝者

(2009-07-13 03:34:01)
标签:

杂谈

分类: 性情文字

史上最可惜的英年早逝者

丁启阵

 

前天,98岁高龄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在解放军301医院去世,引发了许多人的哀思,为他没能活到100岁或150岁,感到无比的遗憾。听到这种说法,我不禁想起了历史上那些过早死去的杰出人士。我国民间自古就有一个讲法,福寿齐全者的死去叫做喜丧。按照这种讲法,季羡林教授的去世,人们其实不必太悲伤。至少,比起历史上那些英年早逝、死于非命的贤哲来,他是非常幸运的,他的才能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示。而那些英年早逝的古人们,千古英雄未展才,是多么地令人痛心惋惜!

我无意也无暇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然后列出一个长长的历史人物英年早逝者的名单,这里我只想随意说一说自己一时间想起来的此类人物。

颜回是孔子平生最得意的弟子,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颜回三十多岁病死的时候,孔子表现了空前绝后的悲伤,他呼天抢地,连声喊叫:“是上天惩罚我!是上天惩罚我!”他一反常态,哭得十分悲伤,当时随侍身边的弟子劝他不必太悲伤,他是这样回答的:“……不为这样的人悲伤为谁悲伤呢?”除了孔子,自古以来,有不少人曾为颜回的夭亡惋惜不已。《论语》记载,孔子曾多次对颜回极口称赞,孔子的另一位高足子贡也曾明确表示自己不如颜回,孔子师徒周游列国在陈蔡被围困濒临绝境时,只有颜回的话能够给孔子以宽慰和启发。根据这些记载,不难明白,颜回性情淡泊,谦虚谨慎,悟性很高,对孔子的学说衷心服膺,他的确是孔门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但是,这样的人未必是创新型人才,即使活到耄耋之年,他也不一定就能做出了不起的成就来。再者,由于孔子的极口称赞和子贡等人的推崇,颜回已经享有非常高的荣誉。换言之,假如他活到八九十岁,反而未必有那样的荣誉。所以,我以为,颜回的早逝未必不是好事。

我认为,汉朝的贾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令人惋惜的早逝者。历史上有不少人持这样的观点,例如司马迁,例如李商隐。其中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贾生》一诗,读之可令人泣下:“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从他仅有的几次参政议政表现和《过秦论》等几篇文章看,无论是政治才华,还是写作禀赋,贾谊无疑都具有出类拔萃、千古难得之才。但是,他命运不济,竟然因为一个王子的坠马身亡,整天以泪洗面,抑郁而死,死时年仅32(按周岁计,下同)岁。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历代诗人多如过江之鲫。但是,大部分一流诗人都英年早逝,没能活到八九十岁。不要说他们人人都活到九十多岁,就是只给他们每人增加三五年的寿数,我们的文学宝库中肯定就会有更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诗人中,第一个令人惋惜的当数陈思王曹植。曹植的五言诗成就,前无古人,但是他因为政治上的不得意,才42岁就抑郁而死了。李白、杜甫的诗歌已经被公认为中国古体诗歌的巅峰之作,但是,李白只活了61岁,杜甫只活了58岁。根据他们死前不久还在创作不辍、名篇迭出这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创作灵感远未枯竭。假以天年,他们一定可以写出更多的好作品。比起李白、杜甫来,唐代诗人中还有许多更加不幸的早逝者:王勃2526岁时去交趾(今天越南河内)探望在那里做县令的父亲,在南海溺水惊悸而死;陈子昂41岁时被奸臣陷害,关进监狱,迫害致死;孟浩然51岁死于背脊毒疮发作;王昌龄约60岁时因请假逾期,被顶头上司(刺史)闾丘晓杀害;写过《代悲白头翁》的刘希夷,据说在二三十岁上因为两句诗被娘舅宋之问派人用土囊将其活活闷死;李贺才26岁就因病死亡……例子不胜枚举。唐朝以后,也有很多富有才华的诗人,或因病,或被害,早早地离开了人间,结束了他们的诗歌创作活动。例如:南唐后主、一代词宗李煜投降宋朝之后,仍被宋太宗毒死,年仅41岁;明初才子高启,被朱元璋腰斩的时候,不过38岁;清朝词坛巨擘纳兰性德,病死的时候只有30岁;龚自珍享年仅49岁,等等。

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小说、散文、学术都取得登峰造极成就的鲁迅,享寿仅55岁。我们知道,他的两个兄弟,周作人活到82岁,周建人活到96岁。同胞三兄弟,寿数相差未免也太悬殊了。

学术方面,令人扼腕的早逝者也不少。远的不说,单说近代的。王国维、黄侃都是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但是,他们的寿数都很有限。王国维因不堪世变,50岁时一头扎进颐和园昆明湖死去;主张著述须待五十岁之后的黄侃,命运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让他死于49岁时。不难想象,这两位先生,如果都能活到季羡林先生这样的寿数,学问得有多大!

杜甫《石壕吏》诗曰:“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这说法太悲观了,我这里把它改变一下,成为:死者长已矣,存者须努力!

                                                  2009-7-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琉璃厂人物
后一篇:幽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