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做募捐善事有点难
(2008-06-25 23:33:19)
标签:
赈灾杂谈 |
分类: 浮世感想 |
在中国做募捐善事有点难
丁启阵
五个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得到了表彰,被授了个“爱心奖”,每人捧到了一把鲜花。学生们笑得很开心,我也感到欣慰。
事情是这样的: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上课的时候,我曾经跟他们多次谈起有关大地震的新闻。其中几位较为热心的学生,询问我在哪里可以捐款,他们想要捐点款,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可是,事情挺不凑巧,我因为不在校内住,只知道本学院的捐款处,可是他们是针对本院教职工的;校内中国学生发起的募捐活动,总是转瞬即逝的,很难撞到;他们打听的时候,留学生办公室组织的募捐活动刚刚结束;有人提议,可以直接去中国红十字会或慈善总会,他们觉得自己是学生捐款数额太小,不好意思去那些地方,再者,也太麻烦。合计来合计去,最后他们决定,自己发起募捐。
我觉得他们的想法不错,就给予了口头支持和鼓励。
他们说干就干。先是咨询留学生办公室,可否借给他们一个募捐箱,用完后立即归还。留学生办公室回答说没有,建议他们自己用硬纸盒糊一个。他们不愿意这样做,说纸盒不透明,他们想要透明的募捐箱。理由是,捐款者和路过的旁观者都可以看得见里边的钱款,透明度是一种监督,也可以增加信任感,有利于募集捐款。留学生办公室的人表示,爱莫能助。
他们决定,一切自己动手解决。
他们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去附近的一处批发市场买了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在上方挖了一个小洞。这就是募捐箱了。他们买了纸张颜料,自己动手写写画画、剪剪贴贴,一块募捐宣传板就做成了。我请一个爱好摄影的朋友帮忙,从网上选择了两张关于地震灾民的照片,给他们贴在宣传板上,以渲染气氛,吸引捐款者。
诸事停当之后,他们第二天中午就开始设摊募捐。
不料,很快,他们的募捐活动就遇到了一些麻烦。他们从未详细向我叙述募捐所遇到的全部困难,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我了解到,他们遇到的麻烦有:学校门卫不让他们在校门口搞募捐,说是上头有规定;先后有一两位上年纪的校内人员,直言不讳怀疑他们搞诈骗,话说得挺难听;学校有关部门的几位领导同时到场,神情凝重地向他们了解情况——这一次很凑巧,我正好路过那里,证明他们是我的学生,并告诉他们,事后学生们将会把中国红十字会开出的捐款收据交给校方备案的,才得到了他们的许可。
当然,他们的活动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各国留学的捐款,比他们想象的积极、慷慨。我唯一一次在他们的募捐点前逗留的几分钟里,也看到有路过的两个中年男女同胞,二话不说就每人捐了一百元钱。嘴里说着“谢谢”“谢谢”,匆匆离开。
有了那些始料未及的麻烦,我建议他们早点结束活动。可是,他们还是按照事先计划的,连续花费三个下午,从午后一点钟到傍晚七点钟,在学校各处换着地点进行募捐。须知,他们募捐的多数地点是一无遮阳之物,二无坐歇之具的。每天的募捐活动,都有好几个小时是正午,得站在烈日下烘烤。前后打发近二十个小时,其枯燥,其辛苦,其委屈,一言难尽。有时候,他们为了打动路过的师生,还实行苦肉计,由一个人手举展示板,站在路边,形同无声的乞讨。
他们原来设想的把募捐得来的全部钱款一次性送交中国红十字会的计划,很快便化为泡影。募捐活动的第一天,家属委员会就去人把他们当天募捐所得的4700多元钱强行拿走了,开了张收据,说是由他们统一送交给红十字会。第二天、第三天,亦复如此。学生们有些无奈,但是也表示,他们相信,家属委员会的人会把善款送交给红十字会,最后用于帮助灾区人民的。学生们三个半天所募得的善款一共是7900多元。
今天在结业典礼上,其中一位女学生被指定作代表发言。她说,他们遭到质疑、困难的时候,之所以坚持了下来,没有中途放弃,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做的是好事,是出于对地震灾区人民的一片真心。她引用了一句我们的俗话,“真金不怕火炼”。
这五位组织募捐的学生,分别来自瑞典、马其顿、韩国。他们说,在他们国家,做这样的募捐活动,一般是不会遭到这么多的人怀疑,不会遇到这么多困难的。
2008-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