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说的是“粪青”,不是“愤青”。在我看来,两者有天壤之别。
网络“粪青”的七大特征
丁启阵
“粪青”这词我早就听说过,一直以来,也自以为对这个词的意思是大体了解的。但是,由于近来我常有博客文章被新浪编辑挂到首页,而其中有两三篇的话题又是涉及日本的,这就有机会让我跟“粪青”有了近距离的接触——“粪青”大量地涌入我的博客并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演,让我看了个真真切切、明明白白。这才发现,我从前对于“粪青”的了解实在是很肤浅的。
根据这一段时间的近距离观察,我认为,所谓“粪青”,至少具有如下七大特征:
第一,生活在黑暗处。“粪青”们大约也是知道自己的社会名声并不大好,所以,出来活动的时候,一般都不穿马甲;即使穿了马甲,也总是临时的,可以随时更换;有时候被逼无奈,情急之下,可能也会穿上马甲、报出姓名,但其实这也等于不穿马甲——因为,全是鼠辈,除了户籍警察,不会有人对他们的姓名籍贯产生任何兴趣。
第二,看别人文字绝无耐心。“粪青”似乎都很忙,不知道是日理万机之余浏览网络上的热门文章、博客、论坛,还是浏览网络上的热门文章、博客、论坛日理万机,反正一般都只看标题,而且通常是只看网站编辑为了更加吸引眼球给加的标题,而不是文章作者本人取的较为贴近文章内容的标题;少数时候,遇到“粪青”心情稍微好些,也可能一目十行地浏览半篇文章——浏览整篇文章的时候我不敢说100%没有,但可以肯定是极少极少的。我的几篇有幸得到众“粪青”眷顾的博客文章,就都得到过这类待遇:根据标题展开“评论”,只“评论”文中的某一句话,只“评论”前半部分文章的内容,完全不顾转折了的后半部分文章的内容,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第三,自诩特别爱国。“粪青”们的爱国思想是有特定含义的,那就是:反日。遇日必反,既不讲策略,也不计效果。我的一篇文章,其实是拿以自己国家没有“乞丐”作为光荣的日本人开玩笑,调侃他们一番。“粪青”们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把我定性为“汉奸”。有“粪青”明确表示,自己无论何时,只要一看到“日本”两个字就怒不可遏,热血上涌。令人费解的是,“粪青”虽然爱国,却一点儿也不恨用鸦片毒害过我千百万同胞的英国,一点儿也不恨曾经焚烧抢掠我皇家园林——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以及用大炮轰开我国门大肆抢劫的多国联军。
第四,缺少起码的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我的文章只要使用了一点儿比兴、幽默、讽喻之类的文学技法,“粪青”们马上就看不懂,总以为我是在那里谈论时事。一切的“微言大义”、言此意彼、谈笑风生,到了“粪青”们那里,全都被一笔勾销。经常有朋友看了“粪青”们留在我博客里的“评论”,百思不得其解,发出“一篇好好的文章,怎么有这么多的人在这里骂人呢”的疑问。这些朋友不知道,“粪青”是不理会一切文学手法与技巧的,他们以为,一切的文字都只是用来简单、露骨地宣泄自己的观点、情绪的——“粪青”根本不懂文学。
第五,“无聊”是他们的口头禅。只要不对“粪青”的口味,世上一切的事物,包括文章以及写文章的人,立即都变成“无聊”。你写历史话题,“粪青”会说:“无聊!实在太闲了,就写点当代话题的文章!”你写城市问题,“粪青”会说:“无聊!农村的问题更严重,你为什么不写写农村?”你谈论一下外国某种现象,“粪青”会说:“无聊!你敢批评中国政府吗?”……无论你写什么,都逃脱不了“粪青”们慷慨赠送的“无聊”二字评语。
第六,喷粪是他们最主要的表达方式。“粪青”之名,实在是太切合他们的德行了。祖国语言历史悠久、词语丰富,但是到了“粪青”嘴里,就只有一片污秽。除了满嘴喷粪,实在看不到“粪青”们还有别的什么词语。“粪青”的喷粪,手法也比较单调,没有任何创新的花样,无非是街头刁民泼妇玩剩的手法,上来就是“傻x”及其谐音拼音(煞笔、sb之类)、骂他们自己也可能有一个的娘、喊出女性器官某些方言的叫法、用众所周知的几个恶毒肮脏词语诅咒他们所不喜欢的人(比如我),拾人牙花,如此而已。
第七,喷粪工作不知疲倦。“粪青”虽然极不耐烦浏览他人的文字,但是,喷粪一事,他们却乐此不疲,丝毫都不嫌麻烦,有时候是同一个化名反复“评论”,有时候是化了不同的名,重复“评论”……“粪青”们拥有一种可歌可泣的精神,那就是:死缠烂打精神。有一次我的一篇文字惹得一个“粪青”不高兴了,从此之后,无论我写什么他都要来喷一番粪,而且扬言要纠缠到底。我估计,没有明说而实际上这样行动着的“粪青”,肯定还有。我唯一觉得可惜的是,“粪青”嘴里喷出来的粪,尽管污秽不堪、臭不可闻,但是并非有益于庄稼的真粪,否则,也可算是他们对于农业生产的一种贡献。
一人之智力、一时之思虑,难免挂一漏万。本文对于“粪青”特征的归纳,肯定会有许多遗漏,希望海内外有识之士都能挺身而出,郢正补苴,不吝赐教!
2007-11-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