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议重修古幽州台

(2007-07-10 00:46:24)
标签:

重修古迹

幽州台

北京

 

建议重修古幽州台

 

    北京虽然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又是有八百年建都史的都城,文物古迹数不胜数。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属于少数名列前茅的大城市之一,可媲美意大利的罗马和法国的巴黎。一般国内外游客来到北京,即使是住上十天半月,也无法遍览这里的历史遗迹,徒叹人生短促,游资短缺。

    但是,我还是要郑重其事地向北京市有关部门建议、呼吁:重修古幽州台——实际上就是幽州城楼。我相信,对北京旅游业而言,那将是锦上添花的事。

    没错,我之所以有这个想法,首先想到的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话说武则天神功元年(697),三十七岁的四川射洪人陈子昂,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建立不朽的功勋,再次参军。不远千里,跟随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来到北边疆渔阳(今天津蓟县)、幽州(今北京市西南)一带,“负剑登蓟门,孤游入燕市”(陈子昂朋友卢藏用语)。幽州古属燕国,战国时期,燕国国王昭王为了招徕贤士帮助自己救亡图存,慕才若渴,筑黄金台,千金市骨。建议没有得到采纳,职位低下(参谋) 的陈子昂,艳羡着古时候君臣际遇的故事,想到自己却无人赏识,日子很难混,不禁感慨万千。既有时光流逝的悲哀,也有怀才不遇的愤懑。因此,饱含激情地写下了组诗《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同时,还写下了这一首著名的《登幽州台歌》。清代学者黄周星说:“此二十二字,真可泣鬼神。”

    一个并不适合登高观赏景致的日子里,陈子昂独自登上高高的幽州城楼。那些曾经借着君王的知遇,建立过不朽功绩的古人,都已经永远地逝去了。过去的种种遇合佳话,今天再也不会发生了。仰望长空,俯瞰大地,陈子昂的心中满是孤独与落寞,看不到丝毫的希望与光明。这个时候,除了趁无人之际,悄悄哭泣一下,任由泪水长流,还能做些什么呢?他什么也做不了。

    陈子昂生于李唐王朝挂牌(618)的四十多年之后(661),虽然出生年月略晚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审言和“沈宋”(沈佺期、宋之问),但是仍属初唐时期。唐代文学以诗歌最称大宗,陈子昂也处于唐诗繁荣的序幕时期。他学习建安、正始诗风,反对齐梁的浮靡轻丽,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传统。陈子昂是文学史家公认的唐代伟大诗歌传统的开创者,影响深远,意义巨大,受到了后来人的广泛推崇。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杜甫说陈子昂“名与日月齐”。白居易则把陈子昂跟诗圣杜甫并列,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陈子昂沾溉后人者,实在不浅。所有喜欢诗歌、喜欢唐诗的人们,都应该在心里存一份对陈子昂的感激。

    这样一个人,他的诗集中最为有名的一首诗的诞生之地,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地记住,不值得我们纪念吗?

    北京尽管历史悠久、文物繁盛,但是,值得所有华夏民族成员自豪的并不是很多。安史之乱的发源地、元大都遗址、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后留下的废墟、中日开战打响第一枪的那座石桥,都会让今天的许多人觉得憋闷,引为耻辱,往事不堪回首。北京有不少景点,如所谓的“燕京八景”,如若干明清城门,有一些实在是景物平常,蕴含全无,不值得一游。哪一处堪比唐代的边疆城池幽州城楼呢?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杜甫)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杜甫)

              一身救边速,烽火连蓟门(李希仲)

              死生辽海战,雨雪蓟门行(卢象)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王昌龄,或作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高适)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杜甫)

              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李白)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李白)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张说《幽州夜饮》)

              少年多武力,勇气冠幽州(孟云卿)

蓟门、幽州,这是一个令唐代许多诗人魂牵梦萦的边关,多少人曾经为之激动,仗剑来游!这个不免有些荒凉的北方边疆,在唐代无疑是一个人磨砺意志、培养英雄气概的好地方。

    今天,北京的大学生跳楼自杀成风。不过是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点儿困难,一时想不开,就草率地结束掉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的青年人心灵太稚嫩、意志太脆弱了。假如在北京市西南(大兴县)一带,重修其巍峨的幽州城楼,刻“唐贤诗句于其上”,遇到挫折的大学生来到这里,读上几句唐代诗人的诗句,或许就此打消了寻短见的念头,重新振作起来。

    即使只是像陈子昂那样,生活中遭遇挫折、怀才不遇的人们,来到这里,登上高台,趁着没人注意,大放悲声,排遣、释放一下郁闷在心的悲愤,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我疗救之法。这,对建设和谐社会大约也是有意义的。

    既然好处多多,何不迅速择地动工呢?

                                           2007-7-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