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伙饭

(2007-07-05 01:54:37)
标签:

离别

散伙饭

 

散伙饭

 

    教书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哪一年不是成批的学生离开,然后永远不再联系、相忘江湖的呢?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对我而言,早就已经习惯了,麻木了。

但是,今年的离别,显得异乎寻常的缠绵。

    接近学期末尾,陆陆续续有学生回国,班里的人数越来越少。但是,仿佛大浪淘沙似的,剩下的人之间显得越来越亲密。同学们在教室,在校园,到处频繁地摄影留念;隔三差五,整班人相约着一起出去吃饭,去卡拉OK;交换联系方式,电话号码、永久通信地址、Email信箱;出生日期也要,说是到时候发贺卡;一些原本小摩擦不断的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亲密的举止,让人捉摸不透。

    今天上午考试结束,下午举行优秀学生表彰会。优秀学生代表,我班的日本男生内田,发言说到自己临别之际舍不得离开老师,舍不得离开同学,舍不得离开中国,声音哽咽,引得台下不少学生跟着他伤感起来。

    我做班主任的这个班,早就开始商量散伙饭。不久,另一个我任课的班级也表示愿意加入。于是,一个班扩大而为两个班。下午临出发的时候,又扩大而为三个班。我这学期教的三个班,今晚全都汇聚到一起了,浩浩荡荡开往什刹海后海南岸的孔乙己酒店。茴香豆、黄酒是不能没有的,臭冬瓜、泥螺是我喜欢的;一位意大利学生不但带了葡萄酒,还有办法说服店家不收我们开瓶费;气氛热烈,后来有人说,香槟酒是不能没有的;当然还点了许多其他水陆菜肴。

    一通吃喝之后,大家意犹未已,除了两三个学生确实有事情需要回去,其他学生有又都浩浩荡荡开往什刹海酒吧区深处,进了我推荐的银锭桥附近的一家酒吧。因为有二十多人,是一笔不小的生意,当我们在酒吧门口作“进去还是不进去”的犹豫的几分钟里,酒吧老板主动提出,假如我们进去,消费一律打八折,并且赠送小吃。

    我之所以推荐那家酒吧,是因为不久前我去过那里一次,觉得那酒吧不错:空间够开阔,坐得下。更为重要的是,乐手加歌手,七人组成的乐队,歌唱得好,能中能西,能摇滚,能舒缓;唱歌态度好,始终不露懈怠之色,充满激情。

    要不是家里有事,必须赶回来,我真愿意跟学生们一道,在酒吧喝酒,听歌,不玩到淋漓尽致不痛快;或者,像不久之前那次一样,酒吧泡到十二点半,然后去钱柜唱歌,一直唱到天下大白的早晨六七点钟。

    看着同学们在酒吧嘈杂的环境里、昏暗的灯光下,仍然在那里互留联系方式,凭经验我觉得他们的做法有些多余。但是,我理解他们此时的心情,也羡慕他们的年轻单纯。有相聚必然有离别,人生的筵席迟早都要散去。但是,在尚未散去的时刻,真诚流露自己内心的情感。这过程本身,终将成为大家心中长久的记忆。每当想起,就会觉得无比美好。这就够了。

    为了这美好的感觉,我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牺牲一点儿睡眠时间,写下这篇短短的文字。文字写完,困觉去了也。

                                             2007-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