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言

(2007-05-07 22:59:19)
标签:

希望是最后一次说到余秋雨

分类: 浮世感想
 

老人言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尊老文化传统的国度,尊老的证据之一是高度重视“老人言”。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雅语道“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有愆”(出自《尚书·秦誓》,意思是,君主决策之前,倘若能够向国内年长之人征求意见,就能避免失误),一俗一雅,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余秋雨先生不但深谙这个文化传统,而且懂得充分利用这个传统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近日他的博客上就隆重贴出了如下一番话:

      一位老人这样说——

      别人骂了你,十年间,他们除了骂你再没写出什么。

      你被骂了,十年间,除了没有回骂之外你写完了一切。

      有了这份笔墨账,不必再做其他裁判。

     http://blog.sina.com.cn/u/46e94efe010009ig

瞧,余秋雨先生引用“一位老人”的几句话,就把一切“骂”过他的人们十年间的人生价值一笔勾销了,请问:世上还有比这更轻巧的事情吗?

    我愿意相信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位老人”,是真的有其人,而非杜撰之乌有先生、亡是公。但是,我要怀疑这“一位老人”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神志是否清楚。

    据我所知,十年来,“骂”过余秋雨先生的人至少是数以百计。这位老人竟然说这至少数以百计的人就除了骂余秋雨,“再没写出什么”。难道这位老人竟有如此充沛的精力,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且不说别的博雅君子,单说本人,1998年在《文学自由谈》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认为余秋雨先生《西湖梦》一文否定隐逸文化价值的观点有皇权至上嫌疑,顺带也指出其文中“林和靖也是有老婆孩子的”为知识性错误。此后虽然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替余秋雨先生说话的文章,但近来也在博客上贴过一两篇批评余秋雨先生浮夸文风的文字。我想,自己大约也是算“骂”过余秋雨先生的人了。说句敝帚自珍的话,我在这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也还是写了一点点东西的。已经出版了的,有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一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三种,中国音韵学研究两种,散文随笔集两种;已经写出、尚未出版的,不客气地说,似乎也并不比余秋雨先生已经出版的全部著作少。当然,限于水平,本人写的东西也许没有余秋雨先生的著作那样巨大的价值。但是,余秋雨先生所说的这位老人,既然要下那样一个结论,他总应该翻阅过鄙人的这些东西吧?否则,就有信口雌黄之嫌了。我无法想象那位老人竟然看过我写的书;我敢肯定,我的书中有一两本是这位老人根本看不懂的。没有做过全面调查,却敢作出那样的全称否定判断,不是神志不清,又是什么呢?难道,这位老人这十年来,除了调查所有骂过余秋雨先生的人的写作情况,就再也没做任何事情?

    这位老人说余秋雨先生十年间,除了没有回骂之外写完了一切。这话就更加荒唐了,不是神志不清的人是决不可能说得出口的。天下之大、事物之纷繁,一支笔怎么可能写得完一切呢?再者,这样说岂不是等于绝了余秋雨先生的写作后路吗?——我相信,余秋雨先生还是会继续写下去的。

    我以为,对待老人言我们也应该有点辩证法的态度:老人吃盐、过桥多,阅历丰富,他们的经验之谈是值得重视的;但是,老人也可能会眼花耳聋、神志昏聩、脑细胞萎缩,乃至作棉絮状,这个时候,他们说的话就不一定靠得住。

    余秋雨先生莫非是误引了后一种老人言?

                                             2007-5-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