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山水见闻 |
江南行·杭州
假期利用回乡省亲之便,前后在杭州、苏州盘桓数日。山光水色,佳景丽人,感时伤逝的情怀得到不少慰藉。
杭州是我回乡的一个中转站,曾经在那里逗留、游览过多少回,已经难以准确计数。但是,这一回的短暂逗留,仍然给了我十分清新美好的印象。就像苏东坡先生所感慨过的,“西湖天下景”,无人可以窥见其全部魅力。西湖妙处,连东坡先生都感叹说“心知口难传”。我虽然游览过多次,但,一是多在少年时代,年月已久,记忆不深,二是每次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到此一游,自然是常游常新,丝毫没有重复之感。
时间有限,这次只是于一个早上和一个晚间在西湖边随便溜达了一番。
早上只有三个来小时的空隙,于是打车前往离宾馆最近的涌金门一带,也就是白居易最喜欢去的“湖东”。那一带的景物,跟白居易诗句(“绿杨荫里白沙堤”)所描述的大不一样。白沙堤已经没有了,路面全部铺设了规整漂亮的砖石;时当初春,柳树刚刚冒出新芽,绿杨尚未成荫。白居易当年是骑马游览的,我却是徒步而行。徒步有徒步的好处,可以仔细打量笼着轻纱般晨雾的西湖景区的远山近水,以及远近皆有的花草树木;可以遥想苏东坡所说的西湖如西子,水光潋滟,美,山色空濛亦美;可以从仍然沉睡着的桃树枝头,想象出桃花如雨柳如烟的“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株柳树一株桃”既精致又壮观的景象;当然,也可以轻轻吟哦唐宋诗人们关于江南、关于杭州、关于西湖的诗词佳句;借助一点想象,还可以跨越时空,去与那些风雅的诗人们一道游览,谈笑风生。在唐诗宋词与现实景物之间,我们悠然漫步,走过了整个的“柳浪闻莺”景区,然后乘车离去。
晚间那次,时间比较宽裕些,我们就乘车穿过湖底隧道,来到了白堤的东北端,断桥一带。那是一个飘着微微细雨的夜晚,白堤上游人屈指可数。一路之上,如行无人之境,安静得细雨之声都听得清楚,真切;里西湖那边的保俶山上灯光树影如霭,湖东亭台屋宇的灯光似霞,两相呼应,给人一种实实在在身在人间的温馨的暖意。因此,并不令人感到清冷孤寂。影约的涟漪,轻微的波声,刚刚绽出芽苞的柳丝,亭亭如盖的香樟树冠……熙熙攘攘的尘世不复存在,偏安歌舞的惆怅踪迹全无,在静谧朦胧的夜色里,种种景物仿佛都孔雀开屏似的散发着各自的魅力,都给人难以言说的美感。
说来也怪,那些脍炙人口的唐宋佳作,那些到杭州游览的人通常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的诗词名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宋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天夜晚,统统都不曾出现在我的脑子里。我的脑海平静澄澈,如同一泓秋水。
沿着湖边小路,走过断桥,走过“平湖秋月”,走到孤山脚下。长长的一段路,我第一次充分感受了西湖夜色的安闲,静谧。西子有青春跳动的美,也有静若处子的美。
那晚我们离开西湖时的心情,很难准确表达。不是依依不舍,也不是心满意足,自然而然、不着痕迹似乎更加接近些。我知道,这么美好的地方,肯定还会再去的。即使一时间不能再去,夜里梦到西湖,也一定会像东坡先生那样“耳目余芳菲”,身心俱爽的。
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