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点学问 |
饮茶风尚
唐代的饮茶风尚,跟僧人有特别的关系。僧人戒酒,却不戒茶。不但不戒茶,反而提倡饮茶。唐诗尤其是初盛唐时期的诗歌写到茶、饮茶的,多与僧人、寺庙有关。例如,杜甫《寄赞上人》“紫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又《巳上人茅斋》“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项斯《早春题湖上顾氏新居二首》其二“劝酒客初醒,留茶僧未来”。许多作品单从诗题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例如:王昌龄有《洛阳尉刘宴与府掾诸公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刘长卿有《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钱起有《过长孙宅与郎上人茶会》。这跟上文所说饮茶风气始于佛门浮屠为了防止参禅静修犯困瞌睡,是有因果源流关系的。其实就是陆羽的嗜茶,习惯很可能也是早年在寺院里养成的,陆羽是弃婴,由僧人收养长大。
但是,中唐之后,饮茶在士大夫阶层已经蔚成风气了。邀请好友品尝新茶,饮茶叙谈、下棋,举行茶宴,都是可以入诗的生活内容。还有人把向人乞茶、携妓去茶园采茶都写入诗歌。饮茶显然已经被当作一种幸福生活的标志了。
后来遭刺杀的宰相武元衡,他有一首诗写的就是一次他跟同僚们品尝新茶的事,《津梁寺采新茶,与幕中诸公遍赏,芳香尤异,因题四韵,兼呈陆郎中》。下边这些诗句则都反映了饮茶叙谈、茶宴、携妓采茶等情况:
簟凉朝睡重,梦觉茶香熟( 元稹《解秋十首》其六)。
孟郊、姚合都是喜欢饮茶的人,他们都曾经向他人讨过茶叶。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还是托朋友向另外一个人讨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自己原先有过的好茶叶喝完了,茶叶罐都空了;“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提出请朋友代为乞讨的要求,而且表示自己亟需茶叶。可见,孟郊有饮茶的瘾。姚合有一首诗,诗题很直截了当,《乞新茶》,但是其乞茶方法十分别致,“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他是拿自己的诗换取茶农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