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山水见闻 |
尽管仕途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是杜甫作诗的兴致还是十分浓厚。对于诗歌艺术,他依然十分执著地追求着。就像他自己说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还在用心学习陶渊明、谢灵运,期望着自己的成就能跟他们并肩(《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也有不少愁心事,“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可惜》)。可见,他是离不开诗的。
交谈之中,我们更多地了解到诗人内心的苦恼。刚刚到达成都的时候,一次参观诸葛亮祠,联系到他自己的一生,政治理想未能实现。对诸葛亮不禁又是羡慕,又是同情。“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每当想起战乱,想起兄弟离散,想起自己年老体衰,他也常常黯然神伤: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云山》)。
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衰疾哪能久,应无见汝期(《遣兴》)。
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村夜》)。
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江亭》)。
不用说,杜甫也想起了他的好朋友李白。这个时候李白因为参与了永王李璘的军事行动,李璘被定性为叛乱。李白也不能逃脱牢狱之灾,世人纷纷指责。只有杜甫力排众议,主张李白才华超群,理应宽待。“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前一年秋天八月的大风,卷走了杜甫家茅屋顶上的茅草,结果,一夜里茅屋四处漏雨,家人受冻。杜甫由此想到了普天下的寒士,希望着眼前突然出现千万间广厦,“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要真有那么一天,即使是他自己受冻而死也无怨无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他说到这里,我们不禁为之悚然动容,肃然起敬。
再见了,草堂!再见了,诗人![全文完。谢谢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