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日常琐记 |
昨天下午,突然想放松一下,就约她去香山早就看好的餐馆“听蝉轩”吃饭,浪漫一把。为了避开下班高峰堵车,打车绕点远走五环。到达目的地,车钱四十五元。她说,这浪漫有点费钱。
时间尚早,就在香山公园附近溜达。我领着她走,顺着一条巨石铺成的路,一路漫坡上去。一直走到香山、碧云寺门口。她说不对,这不是香山大门。我很吃惊:香山另有大门?我每次到香山走的都是这门。她说香山大门口是蹲着大狮子的。仔细一看,我们走到的是香山公园的北门。于是,我们就穿街走巷,不久就找到了大门,有大狮子的东门,是她到香山的进门。我只知道北门,便以为香山只有那一个门口;她只知道香山东门,便以为香山只有这一个门口。饭前闲逛,一下子同时打破了我们的一个认识误区,认识到一个人的经验是多么地靠不住。
听蝉轩在一座别墅式的两层小楼里,虽然没有小桥流水是个遗憾,但是环境清幽而时尚。菜肴有点贵,但毕竟打着江南太太私房菜的旗号,还算精致可口。以后应该还会再去的。主要还是冲着它环境不错,她喜欢那里的桌布,我喜欢那里的古典风格。
青藏川游了一圈不觉得累,写了几天游记却有些感到累——可能是新鲜劲儿过去了。原定青藏川一路写下去的,现在临时决定,青藏自成一个系统,川另说。再来精神的时候,就写写成都,或许还写一篇刘文彩。好在昨晚完成的写柏树的一篇,自我感觉还好,算是圆满结束《青藏记游》。或许过两天找个文学杂志,跟编辑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在那里登一下。接近两万字呢。
忽然觉得,《北京东京随笔》之后的散文随笔应该有不少了,于是就动手编辑。花费半天时间,编完一看,嗬,足够一本书了。电脑统计有二十万字,印出来就得二十五六万字,快赶上《北京东京随笔》了。作为一本散文集,《北京东京随笔》有三十万字,太厚了些。我希望自己的书都不要太厚,读者可以坐在厕所看,靠在床头看。编完之后,就送去找人打印装订三本出来。接下来就是考虑出版事宜了。前两本散文集出版都很顺利,希望这一本也能够顺利。
北京天气还是十分闷热,有点想回老家一趟。父母年纪大了,我也想在老家院子里种一些花草树木。打电话回家,父亲说我寄回去的葫芦种子,他种在院子里,已经结出了几个葫芦,向我交代的成绩已经有了。我担心父亲误以为葫芦是食用的,就跟他说是小葫芦,哄小孩玩的。估计父亲和母亲很快就会将这个消息转告他们的孙女——我大弟的女儿,一个机灵、待人接物远远超过年龄老练冷静的四岁小女孩。
担心台风影响家乡,父亲反问:台风在哪里?他说影子也没有看到。老家在浙东,离桑美台风登陆地点不远。但是我们村子位于三面环山的山谷地带,许多台风都影响不大。老家村子实在是一块宝地,从来不曾跟台风、地震、洪水发生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