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歌
丁启阵
唐 代
(公元618—907年)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时期。
巅峰是有许多证据的。首先是优秀诗人和诗篇数量的众多。修纂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全唐诗》共收录诗歌作者2200余人。这个数字当然既不等于唐代全部诗歌作者的数量,也不等于优秀诗人的数量:唐代全部诗歌作者的数量肯定超过2200人,因为诗歌在流传过程中有大量散佚;唐代优秀诗人的数量应该不到2200人,写过诗的人一定不会个个优秀,优秀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除了李白、杜甫这两位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外,唐代为后世广大读者所熟悉、喜爱的著名诗人至少有几十位。这是其他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全唐诗》共收诗歌作品48900余首,这当然不是当年唐代诗歌的全部,而只是唐代诗歌的一部分。这其中,有许多是优秀诗篇。清乾隆时江苏无锡人孙洙(别号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一直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至今仍广泛流传。可以说,单是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的唐代优秀诗歌作品,就有数百首。这个数字还会随着阅读、了解的不断深入,不断增加。
数量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质量和水平。因为印刷业的发达和时代晚近带来的文献保存的便利,今存的诗歌作品,可以说越往后数量越大。举例而言,宋代单是诗人陆游,其《剑南诗稿》就保存了9300多首诗歌,这还不是陆游一生的全部诗作;清朝乾隆皇帝名下的诗歌更是多达40000多首!唐诗的质量和水平之高,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文学史家对唐代诗歌有这样几句高度的概括:骨气端翔,兴象玲珑,含蓄深厚,韵味无穷。可谓确评。分开来说,唐代那些著名的诗人,无不具有独诣的鲜明风格。盛唐时期,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维的精致、储光羲的真率、王昌龄的声俊、高适岑参的悲壮、李颀常建的超凡(参明·高棅《唐诗品汇·总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唐代诗人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诗人和作品又多又好之外,那个时代在对前代诗歌遗产的继承、诗歌艺术的创新和对后代的影响等方面的贡献,都是空前绝后的。
宋 代
(公元960—1279年)
军事将领赵匡胤通过兵变建立的王朝,一开始就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大幅度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规模,使得文化教育空前普及,读书人的进身道路空前宽阔,许多生活在农村的中下阶层人士也可以通过读书中举进入官场,进入城市;宋朝统治者对知识分子采取了待遇优厚、处置仁慈的政策,相对自由的言论环境和优越的物质生活使得文人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创作旺盛,文艺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但是,宋代国力毕竟不比汉唐,国土始终没能真正统一。到了南宋,更是只能偏安江南一隅。士人们的心胸境界,毕竟逊色于汉唐人;文学创作上,宋代文人也很不幸,唐代已经达到了诗歌创作的巅峰,无法逾越。当然,宋代诗歌整体成就虽然不如唐代,可是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和贡献。最大的特色就是宋代出现了许多富有理趣的作品,除了理学家程颢、朱熹等人之外,苏轼、杨万里等人也很擅长在诗歌创作中融入理趣。其次,因为大量农村中下层士人通过科举进入主流诗坛,给诗坛带来了许多平民化的因素。其中反映农村生活的深入细致,是超过了唐代的。举例来说,宋人诗歌中有许多深情表现耕牛的作品,或者描写耕牛的辛苦,或者肯定耕牛的贡献,或者赞美耕牛的精神,这些都是唐代诗歌所缺少的。此外,宋代诗人在诗歌中所展现的种种日常生活情趣,例如苏轼诗中表现出来的对于饮食的爱好,杨万里诗中的儿童情趣,也都为唐代诗歌作品所未臻之境。
宋代的文学代表体裁是言情的词,但是,宋代的诗歌也是不可小觑的。简而言之,宋代诗歌创作成就,可以说是唐代之下、其他朝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