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诙谐一下 |
余秋雨先生是“青歌赛”最称职的评委
余秋雨先生做青歌赛文化知识评委,对于他的口误以及事后的态度,或者痛加针砭,或者着力回护,人们在网络上讨论得热火朝天。我本无心参加讨论,但是看得多了,难免也会有话想说。千言万语,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余秋雨先生实在是一位最称职的评委。
称职的证据之一:余秋雨先生够有名。凡事讲究个般配,既然是CCTV整的全国性比赛,当然得聘请全国有名的人做评委。余秋雨先生自从凭着《文化苦旅》一举成名以来,虽然毁誉参半,文史知识错误“千出”,所写的书也是一本不如一本,但是知名度在那里明摆着,任谁也无法抹杀。再者,据余秋雨先生本人在其博客中报道,若干台湾、香港的政要及其太太们也都说过余秋雨先生是他们最崇拜的中国文化人,那他一定就是中国最有身价的文化名人了——说不定还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总之,余秋雨先生配CCTV,斤两合适。
称职的证据之二:余秋雨先生工作够认真负责。众目所见,余秋雨先生做文化知识评委,知识题答案,即使简单到尽人皆知,他也不厌其烦,掰开揉碎,絮絮叨叨,直到把原本清楚的事情讲得有些混浊;对着并不以研究中国文化为事业的歌手,他也不辞辛苦,深入浅出,总想讲出点新意,比如他认为,曹操只凭《龟虽寿》和《观沧海》两首诗就足以说明其诗歌成就比他儿子曹植高——根本不理睬此道专家闻言会目瞪口呆。余秋雨先生做评委,每场青歌赛的播放时间至少要延长半小时,那么多评委,那么多歌手,就数他讲话最多、出力最巨。假如CCYV发起评选青歌赛劳模的活动,我一定投余秋雨先生一票。
称职的证据之三:余秋雨先生够有趣。网络上有些人,把余秋雨先生说话太絮叨、普通话不够好、不时还会读错字音等等当作缺点,并且根据这些,得出结论:余秋雨先生不适合做评委。我毫不客气地认为,这些人对电视功能的理解水平还有待提高。电视是什么?大众消遣娱乐之工具也。设想一下,请一个说话干脆利索、普通话极端标准、不会读错字的人做评委会是什么后果?轻者会觉得是CCTV名嘴在背稿子,缺少真实的人间气息;重者则可能在对该评委的知识修养与语言表述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同时,更为自己的鄙陋感到无地自容,乃至丧失生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念。而余秋雨先生就决不会给人这样的压力,相反,他会让广大观众产生这样的心理活动:瞧,那么著名的学者、作家,知识、口才都不是尽善尽美,我有些缺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皆大欢喜,实现消遣娱乐之目的。
CCTV、青歌赛组委会,要坚持住,千万不要因为有些人的偏见,在以后的比赛中就不让余秋雨先生做评委了,我们希望继续看到他坐在评委席上劳模一般地工作着。 200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