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谷里的一峰”遇见“城市里的小娟” 转载公路blog

(2009-07-03 11:28:54)
标签:

一峰遇见小娟

文化

分类: 评论和报道

香港回到北京已数天,念念不忘整理关于“山谷里的一峰音乐会”的文字。体温持续 37.2,巴黎野玫瑰的温度。独自隔离在家,失语。我对某些歌唱从未能免疫,它在多日之后仍可引发我的颤栗。

提笔写下这些,不是新闻稿,不是文章,只是一段美丽的心情 

“山谷里的一峰”遇见“城市里的小娟” <wbr>转载公路blog

不大的舞台,摆满了乐器。一峰有六个乐手,小娟有三个乐手,舞台上最多达十一人。

观众看到的只是取景框中的画面——后台,台侧,排练,彩排,发生许多令我难忘的瞬间。排练《我的家》,小娟鼓励大家都加入合唱,边唱边笑,看着每个人的表情。CM对一峰说:懂得关心每个人的感受,小娟的现场没问题。

第一次彩排,我被一峰极度震撼,又欢喜又悲凉——我多么不了解他啊,乐队与舞台都是背景,挥洒自如,光彩照人,那是属于他的舞台,他的时刻。开口就是感动,凝视即成永恒。

“山谷里的一峰”遇见“城市里的小娟” <wbr>转载公路blog

像一峰一样拥有表演天分的音乐人,其实并不多。

小娟可以好到什么程度,我有足够的了解;一峰可以好到什么程度,我完全没有把握——只知道他的好,不知道如何还可以更好。

我担忧自己或许不够客观,直到观看演出的邱大立发来邮件,他说:一峰的舞台风格越来越富个人魅力,他是一位正在接近伟大的歌手和音乐家……

正是我想说的,由大立哥说出来,更具说服力。

“山谷里的一峰”遇见“城市里的小娟” <wbr>转载公路blog

一场以国语歌为主的音乐会,在香港引起媒体、业内、观众的共鸣,多么难得。再次证明好的音乐只是音乐,不需其他的注解。黄耀明、周耀辉、at17、陈奂仁等亦坐在观众席,领头喝彩并大声合唱。林一峰以《一个人在途上》向填词人周耀辉致敬,这个编曲版本应是第一次在现场演唱。演出结束的后台,二汶对我说:“小娟的歌声,哇,太美了,小强的吉他,唉……”真正的高手,不张扬亦可令人赞叹,据说CM和何丙站在舞台侧,看着小强弹吉他,止不住摇头叹息。

一峰以最新国语创作专辑《My lonely planet》中的《游子意》揭开音乐会序幕。华丽与简约缺一不可,爵士曲风亦带来一峰LIVE表演中不多呈现的游刃有余与成熟大气。乐手们都很棒,年纪最小的只有17岁。何秉舜编曲的《维多利亚》、《Lost in L.a.》与CM编曲的《Last exit to Brooklyn》,从彩排到正式演出,我听了多遍,内心依然惊叹。与我有一点关系的《不属于我的乡愁》与《心雪》连在一起,好像《离开古城》加《重返布拉格》,让我无论如何也不能释怀。更可气的这两首歌之后就是《起点》,这回可以哭死了。后两场,为MJ的离世,一峰在《谢谢侬》中融入MJ的音乐,浑然天成,风骚入骨。

现场比唱片更精彩,彩排比演出更心动,我是这样觉得——好想念那几天的下午,时光无法复制,应是再也没有了。

“山谷里的一峰”遇见“城市里的小娟” <wbr>转载公路blog

除去第一天面对陌生的观众稍有紧张,小娟的表现也有很大的突破。

我很少夸奖小娟,对她的要求就是对我的要求,近乎苛求,是我的立场。这次我可以这样对她说:“你太棒了!”

新加入的打击乐手荒井到香港第二天就住院,他每天都跟医生商量,能不能给两个小时的假期,两个小时就好。我一方面担忧他的身体,另一方面也为香港之行排练许久的新阵容感到遗憾,嗓子肿得老高。前三天,仍是三人阵容:两只木吉他、DjembeBongo组成的打击乐器,长笛、中国竹笛、爱尔兰笛子、雨棍——晓光身兼数职,忙活不停,到香港第一天去通利琴行买到的口琴,练了两天就可以吹奏了。当encore的帷幕拉开,《遇见》的钢琴前奏响起,亦是晓光的功劳。小娟与一峰合作演唱的《遇见》、《两支牙刷》都是首次公开演唱,好听得不得了,我意外发现小娟唱情歌时婉转曲折的小情调,竟如此动人。

“山谷里的一峰”遇见“城市里的小娟” <wbr>转载公路blog

第四天,荒井提前出院,不顾医嘱,还不能正常饮食的他来到现场。在此之前,我没有答应他演出,而是要看到他才能决定。他的脸色不太好,却对我说没问题,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疼。在加入小娟乐队以前,荒井就已是我最欣赏的打击乐手,才华与敬业是成正比的,看他在舞台上沉浸在节奏之中,恍然原来打击乐也是有感情沉淀的。这次舞台上的打击乐器都由荒井代言的品牌赞助,一只Cajon,在他来之前没有人会用。大多数时候,他并不张扬,只是用零碎的打击乐器丰富小娟作品中的声音层次,直到《红布绿花朵》中间的SOLO,他侧身上前,坐在Cajon之上,双手拍击乐器,娴熟和谐的技巧,人与节奏合二为一,不止我,现场观众都疯掉了。

因为荒井的加入,我听到最难忘的现场版《我的窗外》,也终于肯承认,我错了。

也是荒井推荐小娟演唱粤语版《忘记他》,小娟苦练发音,不止一人对我惊叹这首歌的发音如此准确,编曲如此惊喜。现场观众给予了最热情的回应,令我眼湿。

“山谷里的一峰”遇见“城市里的小娟” <wbr>转载公路blog

音乐会以全体乐手即兴参与演奏并合声的小娟代表作《我的家》完美收场。乐手之间的相互欣赏,单纯的喜欢,或许因为是同一类人,才能有缘走在一起,彼此难忘。

第一场与第四场,我坐在观众席,第二场与第三场,我在舞台侧与一峰坐在一起。每场演出至小娟的部分,一峰从未离开舞台,而是在一旁用心听,跟着节奏摇摆,鼓掌,每次都如初见般惊喜感动——这个人,真的没有什么地方不值得我爱。

音乐会第一场,我就很想让Sandy把“山谷里的一峰”搬到北京,它是值得流传更广的。北京来的朋友也在演出后激动不已,她分别看过一峰或小娟的现场,意料之外的是两人合作可以彼此加分,我想,这与制作是分不开的。

627,“山谷里的一峰”香港最后一场,亦是台湾金曲奖颁奖的日子。《敬!李双泽 唱自己的歌》获得评审团大奖,熊姐上台领奖,虽然被主办单位剪辑的李双泽录影感动到忘词,可是她的获奖感言依然精彩,那是做音乐的态度。

荒井的新婚太太因为要照顾他,未能观看金曲奖颁奖礼,错过第一时间分享母亲荣获最佳原住民歌手的喜悦;而风潮唱片的好客《爱吃饭》获得最佳客语专辑,小娟的《红布绿花朵》台湾版即将在风潮唱片发行……

我敬佩走在前面的人,执着的人。不小心踏入与音乐有关的行列,还能走多远,我从来都没有把握。

Sandy写信说:“事实上,我们都不再是孩子了……找到能真心真意爱惜音乐和有才华的伙伴才是最幸福的,能一起走多远,就走多远……”

如果我真的缺席,请你们一定相信,那真的不重要。

“山谷里的一峰”遇见“城市里的小娟” <wbr>转载公路blog

相遇备忘 

20076月,林一峰在北京观看民谣演出,被小娟的歌声深深打动,上前邀请乐队参加自己唱游北京音乐会的特邀嘉宾,从此成为彼此欣赏音乐才华的好友;

20085月,中国汶川地震,林一峰在福州至厦门的演出途中完成为小娟创作的《离家不远》,小娟多次在公益演出中演唱这首温暖的作品;

20096月,林一峰邀请乐队至香港共同举办四场“山谷里的一峰”音乐会,完成两年来想把乐队介绍给香港的心愿;

20096月,LYFE音乐工作室推出《山谷里的音乐》EP碟,收录林一峰改编的小娟作品《两个人的梦呓》与《山谷里的晚霞》、一峰首次曝光的现场版《那一夜的两支牙刷》,同时首次收录小娟与一峰合作录音的《离家不远》,与《一个人的春夏秋冬》相呼应,成为独一无二的合作纪念。

2009年,“山谷里的一峰”正在展开,延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