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寻找突破
通信世界网
■处于我们这个规模的企业是最难受的
■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品牌号召力、技术实力、成本竞争力和渠道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项立刚:一个手机品牌的形象如何,主要受研发、质量控制、销售、服务和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以前在销售渠道上我们的确要比国外企业强,在价格上也更便宜一些,所以国产手机在前几年曾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之多。但随着国内手机企业的增多,竞争更加激烈,在技术上我们又比国外企业弱一些,质量控制上也很难说比国外企业好,就连我们相对较强的销售环节也逐渐失去了优势,现在像诺基亚也要进行渠道下沉,拼农村市场,卖几百块钱的手机。另外在服务上,国外企业也做的比我们好。那我们现在到底凭什么才能把市场夺回来?
徐立华:对于手机,从产品方面来看,包括质量、造型、功能和成本,从营销的角度来讲,则包含了品牌、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这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手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质量。质量方面,实事求是地讲,国产手机的确还有待提高,但2001年到2003年国产手机销量却是直线上升,这其中有销售网络的功劳。从2004年开始,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又开始下降,除了竞争激烈以外,手机质量不好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大家买了你的东西,觉得质量不好,以后当然就不买了。
这几年,波导在质量方面花了很大气力,我们从法国专门聘请了质量顾问,并在研发等方面加强了质量控制,应该说,波导手机的质量,特别是自己开发的这一块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比如V89,可能在国内卖得不多,但在国外卖得非常好,而且返修率非常低。和国外的少数几个公司相比,我们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国产手机中,波导手机的质量肯定是最好的。
造型,功能,成本。诺基亚原来一直是做直板,后来才推出了几款折叠手机。三星在造型上则比较领先,所以从造型来讲,比三星我们不如,但比诺基亚也不落后。在应用功能上,一些新的应用功能我们也可以做到,但在需要基础技术支持的功能方面,我们还有差距。成本方面,原来我们是有优势的,现在这个优势还有,但已经越来越不明显。
品牌。诺基亚这个品牌已经是深入人心了。老百姓要盯着这个品牌去买,代理商就不得不代理,零售商不得不零售。而如果要让一个零售店卖波导手机,至少要有15%的毛利他才愿意。这一块,国外企业就比我们利润要高。我们在这一方面也一直在寻找突破。
营销策略。营销策略上,比如诺基亚,它不像三星和索爱那么高端、时尚,质量好、操作方便是他的两大取胜法宝。在产品路线上,我们也在向诺基亚学习,无论如何把品牌和用户操作方便放在第一,不一定要赶新的技术。把产品做好,把成本降下来,这是目前国内厂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销售网络。品牌这个东西太复杂,不是说做了广告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把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网络作为重点进行强化。在这一块,我们已经探索了很多路子,比如我们把原来28个分公司变成41个,就是想深入下去,精耕细作。今年年初,我们有一个口号:扎根县城,抢滩乡镇。队伍壮大了,但相应费用也就上来了,所以我们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摸索当中。
为了强化销售网络,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在大中城市,我们跟很多大卖场有合作,但这其中有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卖场在进货的时候把价格压到低低的,然后还要我们先放货,后付钱。如果遇到降价亏损了,还要我们来承担。他开店要我出开店费,促销要我做促销费,这就没法弄。但诺基亚、三星他就逼不了,你不卖,自然有别人来卖,所以对国外大企业而言,这是良性循环。其实,大连锁卖场做好了也是非常好的,因为厂家可以直接给大连锁直供,省掉很多麻烦,但是这么多厂家都找大连锁,一个大卖场可能就有三、四十个手机品牌,单独某一个手机品牌很难被当作重点。而且对波导而言,大连锁虽然在部分地区和城市手机市场销售份额比较高,但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市场份额还是有限的,比如去年我们和国美合作,他们才包卖了十几万台,只顶我们一个星期的销售量,而且出售价格也很低。所以说,把其他网络放弃了,只和大连锁卖场合作,对于波导来说肯定不行。跟运营商捆绑销售这一块,我们也在做,我们也希望进行捆绑销售,这样就不需要销售队伍,只要售后服务就可以了。但现在实际情况是,我们大部分产品的销售还是倚赖于零售。
处于我们这个规模的企业是最难受的,如果是小规模,好办,比如华为做手机,零售它不做,就做运营商捆绑。还有一些新进的企业,就直供大的连锁店,一年能卖多少就是多少,也能赚些钱。但像波导、TCL这样规模的企业,就比较麻烦,上上不去,下下不来。品牌上不去,利润上不去,缩小生产规模吧,生产线和工人都在那儿。我们现在的处境是:国外有诺基亚等厂商,国内有TCL、夏新等,另外还有黑手机,压力非常大。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品牌号召力、技术实力、成本竞争力和渠道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而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来解决。
项立刚:目前手机行业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比如奥克斯的一些做法。为什么呢?坦率地说,我们国内的第一波手机企业还没有赚到足够的钱,而要研发,没钱是不行的。奥克斯进来后,要低价“血洗”手机市场,我觉得这会把整个产业给害了。对于这种现象,我想知道徐总是怎么评价的?
徐立华:每个企业所处的环境和阶段不一样,采取不同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康佳在2002年凭借彩屏手机冲了上来,一下就把彩屏手机价格拉到1300多,而当时诺基亚、摩托罗拉彩屏手机的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对于康佳而言,在那个阶段如果不这样做,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展。
项立刚:但是这样把价格压低了,然后利润空间也没有了,这会不会影响到国产企业的生存问题?
徐立华:价格下不下降,其实跟奥克斯没有多大关系,不是说“血洗”市场价格就下来了,就是不“血洗”,现在手机市场已经是拼得你死我活了,加上黑手机,根本就挡不住。这只不过是企业的一种宣传策略而已。
对于3G,量力而行
通信世界网
■2~3年后国内可能会出现3G样板城市,但普及需要时间
■对于3G,波导目前还不具备超前投入的实力,要量力而行
项立刚:通信行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行业,您之前说过手机市场最终可能会跟手表市场很相像:高端产品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据,国内企业主要在低端市场,我认为不会。手表行业的新技术不多,品牌起决定因素。而通信则是一个技术更新非常快的行业。在“十五”规划中,我们曾预测说2000年中国会发展到一万个手机用户,但等到2000年的时候,中国实际手机用户已经有1.5亿。现在面临3G,我们有机会但更有挑战,您作为一个专家,肯定也很关注3G,您认为在以后的通信业中,3G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吗?
徐立华:3G是个老话题。说3G很快会在中国出现,我觉得不太现实。一方面中国还没有发放3G牌照,什么时候发还不知道,就算明年发,3G全国网络建设没有3年是完不成的。3G是一个领先的技术,前期主要还是针对高端用户,假设明年或者后年在北京等大城市先建好网,但高端用户大部分都是在各个城市之间飞来飞去,网络不完善,3G很多功能就实现不了,发展高端用户也就不现实。3G牌照发放需要时间,网络建设需要时间,市场培育也需要时间,所以我认为一两年就在中国普及很难。据我估计,2~3年后可能会出现3G样板城市,但普及需要时间。
项立刚:从这个角度来讲,那您是不是认为手机厂商或者行业内的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还是应该以发展2G、2.5G手机为主?
徐立华:作为企业,对于3G肯定要关注,要投入研发,但在企业运作上,目前主要还是要把2G、2.5G和CDMA手机做好。
项立刚:通信行业的企业要做好,最主要还是要靠技术。以华为为例,在前几年,华为在3G上投入了巨资,当时大家都很担心这些投资能否收回。但到了去年,通过与香港Sunday的合作,华为逐步打入了国际市场。去年在国外华为做到了2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今年应该可以做到50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华为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其中可能就涉及到一个技术超前的问题。终端厂商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徐立华:终端和设备还不太一样。因为要建立一个制式或者新的通信系统,一定是网络在前,终端在后。技术上的关注和前期投入我们也一直在做,前一段时间大唐在进行TD-SCDMA终端测试,我们也参与了,但这其中要掌握好一个节奏和轻重的问题。对于波导这样的企业,目前还不具备超前投入的实力,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