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立华
在中国的手机行业,波导是一面旗帜,“销售五连冠,出口创第一”的业绩,曾经给予了国产手机业莫大的勇气和信心。而今,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面临即将到来的3G,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波导,以特有的务实奋进再一次折射出中国手机业新的希望和未来。
“我要飞得更高”,是国产手机业从心底发出的呐喊,也是“BIRD”的信仰和追求所在。
做企业与做文化
通信世界网
■文化不是靠策划出来的,而是在企业诞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
■波导的企业文化可以用“合作”、“勤奋”、“务实”来形容
项立刚:我一直认为做企业就是做文化,以通信行业为例,华为的企业文化就非常具有“进攻性”,而中兴的企业文化则很温和,就像他的掌门人候为贵给人的感觉一样,声音不高,嗓门不大,做事感觉也不急,但是重要的地方都没有丢掉。所以说,一个企业的文化往往体现了一个企业的风格,那么您想把波导做成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徐立华:关于企业文化,我研究不多,但个人认为,文化不是靠策划出来的,而是在企业诞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波导的企业文化可以用“合作”、“勤奋”、“务实”来形容。
合作。我这里讲的合作不是简简单单地指今天我们和萨基姆进行的合作,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体现。具体要从波导的创业史开始说起,作为波导的创始人,蒲杰、徐锡广、隋波和我在波导13年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在公司最辉煌或是最恶化的情况下,都没有分开;波导刚成立的时候,奉化大桥镇政府投资500万控股,我们和乡镇企业合作;1998年为了做手机,电子信息集团作为第一股东形成国有控股,我们和国有企业合作;1999年,波导与萨基姆开始合作,2002年与萨基姆成立了合资工厂,今天,双方的合作又进一步加深,成立了新的研发公司。总之,合作的精神体现在创业者之间的合作,也体现在与乡镇企业、国有企业、国外企业的合作过程当中,我觉得“合作”是波导企业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特征。
勤奋。大家应该知道,我们几个波导的创始人基本都是白手起家,而且就个人能力来说也不见得比别人高,所以要想干好,就只能比别人更勤奋,更努力。目前,我们几个都感觉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这都是十几年来高强度、高压力工作下带来的后果。但不管怎样,勤奋的传统是不能丢掉的。
务实。波导应该说还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企业。经常有人对我说,在员工面前、媒体面前不要总是愁眉苦脸,不要那么实事求是,要多给大家鼓劲。但关键是我这人本质上就没有说假话的愿望,也没有说假话的水平,说假话也是要水平的,否则一下子就给戳穿了。在拉关系上,也不是我的强项。
从2003年开始,整个通信行业出现了很多整合的现象,比如TCL收购阿尔卡特,联想收购IBM,明基收购西门子,大家都很高兴。很多人都在说“波导怎么不去收购西门子”,我也是很坦率地跟大家讲了,这是不可能的,波导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背不动这个包袱。波导创建只有13年,我们在各方面的积累都不足以去收购国外的企业,更不用说把它管理好。所以目前我们采取的主要策略是合作。其实要收购也行,比如收购一个小的研发公司,或者到台湾、韩国通过收购成立一个小的研发公司是可以尝试的,因为韩国、台湾毕竟和中国的文化还是同根同源的,如果这都不能成功,怎么能够谈得上去收购欧洲的公司,要知道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项立刚:我上次来的时候您开的是富康的轿车,现在您还在开富康的轿车吗?
徐立华:是的。
项立刚:是不是公司里最好的车就是那辆车了?
徐立华:那不是。公司里有好车,不是说波导就只有富康车,这样也太掉价了。公司有一辆奥迪A6和VOLVO作为公司的接待用车,其它的车都比较普通。
项立刚:我去过很多公司,他们很多领导的车都非常高级,波导在这方面相对就比较务实了,请问您是如何考虑的?
徐立华:还是我刚才强调的“艰苦创业”的传统,不能说现在赚了一些钱了,就乱挥霍,买好车。你们认为我应该买什么样的车呢?按照波导这样的企业规模和大家认为我所具备的这种身份,应该买什么车?奉化大街上开奔驰、宝马车的人很多,难道我也去开奔驰、宝马?那不是掉价吗!(笑)小企业的老板都可以开奔驰、宝马,我开没有用,根本显示不了我的身份。(笑)还有,如果我们公司的几个老总都开奔驰、宝马,难免会在公司内部形成不好的影响,造成大家的攀比心理。车归根到底,只是一个代步工具而已。
寻找持续发展的动力
通信世界网
■我们正在加快产品调整步伐
■从目前形势来看,2006年我还是有信心去盈利的
■波导一直是采取自己培养、法国派遣、在国际国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来获得人才
项立刚:波导目前已经亏了2.8个亿,明年我们当然希望能够盈利,但市场的事情谁也说不好。波导如果继续亏损,能够坚持多长时间?
徐立华:从整个公司的实力上来看,我们可能不如TCL、康佳,但是在手机方面的实力波导是不弱的。在经济实力、技术积累、质量提高、成本降低等方面,虽然说和国外的大品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国产手机品牌中我坚信是最好的。而且我们也在加快产品调整步伐,目前存货已经基本甩空,新品也已经跟上,比如1600元左右的带MP4功能的手机目前就卖得很好;另外像直板、折叠、带MP3功能的手机,市场情况也都非常不错。在产品规划中,从399、499一直到1499元,各个价位的产品我们都有,而且每种产品的价格我们都是事先规划好的,上市后价格不再做调整,卖得动就卖,卖不动就重新规划产品,比如降低成本,改进外观,或是增加一个功能来替代它。经过这些策略调整,2005年第四季度波导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好转,亏损正在减少。从目前形势来看,2006年我还是有信心去盈利的。应该说,一直不亏也不是一个成熟的企业,经过这个惨痛的亏损教训,我们会更加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对企业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整,包括控制风险的能力。
项立刚:请问波导的资金链有没有问题?
徐立华:没有问题。2003年、2005年的12月31号,我们帐上的存款都是13亿多,今年,我不敢说13个亿,10个亿肯定是有的,而且我们银行的贷款是非常少的。目前我们整个资金链的运作还是正常的。
项立刚:人才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波导与萨基姆成立了研发公司,目前研发队伍也已经有500多人。那在以后,波导准备通过什么方式来吸引人才呢?
徐立华:波导的研发队伍从1998年成立以来,已经有7年的时间,现在主要的技术骨干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研发人员也有离开的,但都是来了一年左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其实从手机行业看来,一两年的时间,不可能真正掌握研发技术,所以波导的总体研发队伍还是比较稳定的。说实话,我一直反对同行业间互相“挖墙脚”,挖来挖去反而把成本抬高了。所以波导一直是采取自己培养、法国派遣、在国际国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三个途径来获得人才。
项立刚:每年招聘多少人进来?
徐立华:2003年和2004年每年招了500多人,今年准备招100个研究生,200个本科生。目前我们的技术骨干基本都是毕业后直接过来的,干了2到3年后才开始真正挑起重担。
要合作不要合并
通信世界网
■不说技术创新,抓住每年的热点我认为就是成功
■收购国内或者国外企业都不是波导将来的方向,但是我们看重合作
项立刚:手机今后应该还是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一项好的技术的出现,会左右整个市场,至少会左右市场一段时间,跟上热点,企业就发展起来了。波导这次跟萨基姆的合作,在手机的底层技术,比如处理芯片、LCD、存储芯片等方面,我感觉萨基姆也不是很强。像爱立信,在手机底层方面的技术也不是很好,但是索尼在CMOS、LCD、存储芯片的开发方面则是强项,他就和索尼合作,现在做的就比较好。对于波导这样的企业,要想做得更大更强,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研发方面下些功夫,另外,除了和萨基姆合作,能不能和开发集成的企业进行合作呢?
徐立华:现在的手机企业其实就是一个集成者,手机企业自己去做元器件的几乎没有。但每一项应用都有专业的公司在推动。比如夏新的和弦铃声,是由日本的松下先做出来的。摄像头,彩屏也是日本专业公司先推出的。他们在推出一个应用后,会和手机厂商进行合作。在这方面,专业厂商与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公司的合作就比我们要密切。三星这个公司有点不一样,除了做手机外,芯片、LCD和摄像头也做。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很难的。
对于现在的市场热点,我们也在积极跟踪、关注,做到有备无患。不说技术创新,抓住每年的热点我认为就是成功。
项立刚:那有没有寻求战略合作?
徐立华:除了和萨基姆等手机厂商合作之外,当供应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我们就可以跟日本、欧美等供应商寻求上下链的战略合作关系。一方面,我们要求对方将新技术优先提供给我们使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要求对方按照我们的需要开发产品。比如我们目前在和东芝谈手机电池的合作问题,现在的手机电池都是充电电池,而东芝正在研究一种燃料电池。我们现在也在计划,如果双方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波导是否可以率先使用这种新电池,这样我们就可以领先一步。但如果说让我们去投入开发,不太可能。
项立刚:以后时机成熟了,手机行业的发展是否也会和现在的彩电行业一样,经过几年的竞争,最后只剩下几家。如果是这样,波导作为我们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手机企业,可能也会有相应的整合、资本重组、收购之类的过程。波导有没有计划做这样的工作?
徐立华:这个说法我同意,现在国内正规的手机厂家也比较多,通过几年的市场竞争,的确有可能出现您所说的那种现象,毕竟现在国外也就那几家手机企业。但与家电不同,以后众多的手机小厂可能会依旧存在。等到所有人都意识到买手机要买正规品牌,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如果这个行业真的最后只剩几家,我当然希望波导是其中之一。在收购这一块,对于国外企业,波导目前没有能力收购,比如西门子,我们从来没有这个想法,其实之前我们和西门子本身就有合作,对于他有意要出售手机业务的消息,我们很早也就知道,但波导根本背负不动这样一个亏损。为什么明基收购西门子,西门子还要给明基钱呢,因为这涉及到人员处理的问题,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而国内企业,我觉得不值得收购,因为大家都差不多,有的还不如波导。收购国内或者国外企业都不是波导将来的方向,但是我们看重合作,包括与国内和国外企业的合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