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公司资深副总裁 高瑞彬
高瑞彬,现任摩托罗拉公司资深副总裁、全球电讯方案部大中华区总经理、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在此之前,高瑞彬曾负责在中国的市场销售工作。他于1993年假如摩托罗拉,担任区域资深业务经理并为摩托罗拉蜂窝电话系统部业务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作出贡献。
加入摩托罗拉之前,高瑞彬在美国AT&T的贝尔实验室先后从事业务、营销和产品管理以及研发管理工作。
高瑞彬毕业于美国Delaware大学,获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硕士学位。
3G是一个必然
通信世界网
“霸气”,是很多人对摩托罗拉这四个字的第一印象。有着76年历史的这家巨头公司,从无线技术颠覆传统电话时开始,就迅速被每一个普通人所熟悉。当移动终端不可抵挡地风靡了全球尤其是中国大地的时候,“MOTO”似乎已经成为时尚兼实力的绝对代名词。尽管几年前,摩托罗拉领头打造的移动王国被诺基亚一举占领了王位,但依旧气势逼人,依旧显露着在移动通信领域开疆扩土的勃勃野心。
在摩托罗拉“四个eE和永恒的E”的企业座右铭中,“在复杂情境中勇于决策,敢于冒险”是提给每一个员工的要求。在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移动通信市场,“高效+果敢”这一独特而鲜明的特点,得以让起摩托罗拉在无数场战斗、无数个决策中站得更稳。而在更多的机会、更多的竞争到来之前,摩托罗拉如何应对?
在中国市场考虑3G,要兼顾各种高、中、低端用户的情况,可能对某些用户来说市场是超前的,而同样也有一些用户是迫切需要的。
项立刚:摩托罗拉是一个移动通信公司,话题必然离不开3G。现在业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3G是未来的发展趋向,3G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变化,我们当然需要3G;另一种观点是,3G的应用还没有起来,仓促之中上3G是无效投资。摩托罗拉作为一个通信业的专家,如何看待3G的机会与风险?
高瑞彬:我个人认为,3G的发展和存在以及接下来的商用,是有其必要性的。数据业务的确是目前3G发展上的一个瓶颈,在很多国家,3G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频率资源的限制,以及政府关于牌照政策的一些影响。在当前的3G发展中,同时也涉及到本地通信产业、技术标准等等一系列问题。从技术的引进来看,模拟到数字、2G到2.5G到3G,每一代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都差不多要经历10年的时间。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十年的时间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达到3.2亿,随着移动电话逐渐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限的频段资源即将用完时,新频段的使用是必然的;另外,随着技术的更新,3G的频率使用率、话音质量都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并非完全是因为数据业务的应用才需要3G,还有其他各方面的考虑因素。国际上,3G的发展经过了3GPP以及3GPP2标准的不断演进,中国国内信息产业部从2001年开始进行的各种测试包括实验室测试、外场测试、不同厂商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测试、系统和终端以及应用的测试,都表明3G在中国是经过仔细考虑和研究的课题,在中国肯定有其发展的必要性。在这条路上,摩托罗拉是坚定的。
项立刚:中国2G的用户已经达到3亿多,这样的规模对于频谱的要求是不是特别高?中国目前2G用户规模下,我们现在的频谱还有多大的空间?
高瑞彬:这个问题还要分几个方面来回答,尽管目前中国的移动通信普及率还并不高,但是达到一人一机的可能性还存在,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普及率都已到达甚至超过100%;另外,随着数据业务的到来,新的业务会逐渐产生和应用,包括人对机器、机器对人、机器对机器的沟通。不断产生的应用和我们对多媒体以及数据业务需求的增加,对频率资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未来,3G的应用要比我们现在认识到的应用丰富许多,新的频段上,还会有更多的需求出现。
项立刚:我们看到今天的移动业务,数据业务的应用情况并不不是非常普遍,所以很多人怀疑,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高速度的数据业务环境。普通消费者对漫游的需求并不多,3G会不会是超前消费?
高瑞彬:其实,从市场的角度来讲,以北京、上海等地为例,中国手机市场的先进度、消费水平、追求时尚等等并不比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逊色,可以说在中国已经具备了3G业务的消费前提,但同时,一些非发达地区对移动通信的要求只是需要满足基本的通话功能就可以了。所以我认为在中国市场考虑3G,要兼顾各种高、中、低端用户的情况,可能对某些用户来说市场是超前的,而同样也有一些用户是迫切需要的。
项立刚:现在是一个细化市场的时代,中国市场足够大,在这里面确实可以分出适应3G需求的市场。3G网络建设会不会像2G一样很快铺开,然后在全国建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覆盖到边远的地区,比如说先在大城市进行网络建设,分批分期完成投入,而并非上万亿的资金一下子投入?
高瑞彬:我非常赞扬中国政府在3G牌照发放问题上的谨慎考虑,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时候,很多欧洲国家竞相拍卖执照,造成很多运营商找不出盈利模式,不成熟的业务模式导致诸多企业亏损,破坏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环境。在中国,对3G的相关问题包括运营企业的投资回报方式等等都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考虑,然后制定合理的建网计划。目前,执照如何发放还未揭晓,分批分期投入、逐渐过渡的建网方式对于目前的移动运营商是一个考虑的重点,而对于没有2G网络的运营商来说,如果获得3G牌照就意味着要建设一个大范围全覆盖网络,移动通信本身决定了网络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偏远地区也需要得到网络和技术的支持,所以他们的建网方式应从社会、商业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身的、符合中国市场情况的建设方案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3G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技术的成熟之后还需要市场的接受,最后把它变成一个文化,一个媒体,才能有更大的市场。
项立刚:目前全球已经有上千万的3G用户,而且用户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最有代表性的日本NTTDoCoMo的用户数,是600万,而且其中500万是今年用半年时间完成的。也就是说,经历了近1年半的建设完善期,DoCoMo迎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期。相对来说,目前整个全球的3G业务可能还没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从缓慢到迅速,需要经历一个发展的拐点。全球市场的3G拐点有可能什么时候出现?
高瑞彬:NTTDoCoMo以发展WCDMA的3G业务为主,韩国和KDDI的3G是基于CDMA2000基础上的。NTTDoCoMo上3G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其2G频段已经不足以支撑移动通信的更大规模发展,所以必须要增加新的频段,而且它的3G网络与2G网络并不兼容,是一个单模的网,初期困难是网络覆盖范围非常有限,而且当时出现的3G手机比较复杂,比GSM手机大很多,使用者感觉很笨重且耗电量大、待机时间短、信号覆盖有限,所以当时发展很缓慢。和黄的3G初期发展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和黄作为一个新运营商,建网对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国际上,对于那些花了巨资在执照的拍卖上面的2G运营商来说,企业的现金流会遇到一些困难,很可能需要再继续经营2G业务一段时间,用现阶段的盈利改善现金流的状况。每一个运营商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都会有一些不同的策略。技术的不断成熟让3G手机终端在外形、电源方面以及在不同网络间的良好切换等,都已经能给用户一个比较满意的体验,对消费者来说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吸引力,更多的服务也可以实现。消费者是需要细分来满足不同需求的,3G终端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成熟,让成本更低,功能更完善,才会让消费者更接受,3G应用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培育的。
3G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技术的成熟之后还需要市场的接受,最后把它变成一个文化,一个媒体,才能有更大的市场。
我认为,2005年将会是很关键的一年。限制3G发展的因素在逐步地被解决,国际上一些大的运营商都已经着手准备在年底,趁着圣诞节推出这方面的促销和业务,一些大型运营商采取比较积极的动作之后,市场的反应才可以比较明确,现在我们做得更多的是预测。
机遇在风险中赢取
通信世界网
“霸气”,是很多人对摩托罗拉这四个字的第一印象。有着76年历史的这家巨头公司,从无线技术颠覆传统电话时开始,就迅速被每一个普通人所熟悉。当移动终端不可抵挡地风靡了全球尤其是中国大地的时候,“MOTO”似乎已经成为时尚兼实力的绝对代名词。尽管几年前,摩托罗拉领头打造的移动王国被诺基亚一举占领了王位,但依旧气势逼人,依旧显露着在移动通信领域开疆扩土的勃勃野心。
在摩托罗拉“四个eE和永恒的E”的企业座右铭中,“在复杂情境中勇于决策,敢于冒险”是提给每一个员工的要求。在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移动通信市场,“高效+果敢”这一独特而鲜明的特点,得以让起摩托罗拉在无数场战斗、无数个决策中站得更稳。而在更多的机会、更多的竞争到来之前,摩托罗拉如何应对?
项立刚:有一种情况:当市场还没有完全发育起来时,我们强调不能盲目跟风,要等待,但是市场好起来时,我们就着急,就感叹我们早为什么没有准备。摩托罗拉作为一个了解中国市场,也对海外大企业有充分认识的企业,如何看待长远战略和风险性的投资?
高瑞彬:我想这不是个二选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兼顾的问题。从一个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说,风险投资面向的一般是很多公司,其中可能只有几家公司的回报程度比较高。如果做比较长期的投资的话,会投资一些公司以后看她长期的增长,就像我们管理公司的财务一样,应该对比较有把握盈利的业务继续做,不断优化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要对一些新的技术做一定的投资,在这些新的技术成熟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有能力站在前面。摩托罗拉在现有的2G业务上,正在腾出更多的精力完善我们现有的系统,并对3G甚至4G以及相关的技术进行投入,等这些技术得到应用时我们也能够及时地推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今天的需求,而又永远走在市场的前面,这是两个必须兼顾的问题。当然在投资的比例上面,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比重,对新技术的“押宝”,每个公司的想法也不完全一样,有风险性在里面。更了解市场、更能洞穿下一步市场发展趋势,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项立刚:摩托罗拉做3G手机是最早的,是不是与NTT的投资有很大关系?
高瑞彬:战略合作伙伴对我们非常重要,很多市场信息也是从合作伙伴那边获得的。了解你的客户,以及你的客户的客户的需求,对我们市场的判断也是很重要的。与运营商长期合作,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向3G过渡的想法和需求。包括NTT在内的运营商给我们提出了很多产品方面的要求,让我们对市场有了更多的理解,降低了我们产品开发的风险,开发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项立刚:据我所知,NTT的3G发展最初在终端上非常紧缺,可选择合作的厂商也不止摩托罗拉一家,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摩托罗拉一家?
高瑞彬:实际上目前在市场上可供选择的3G终端产品还不是非常之多,很多企业都说自己有3G终端,但参与测试的多款终端中,真正在商用环境中做到投入的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在这方面,摩托罗拉占了一个商用经验的先机。日本公司在3G上走得比较快,也基本上是在单模的网络和终端上步子比较快,但是针对GSM网络,日本公司并没有投入很多,如何让GSM和3G网络很好地互相配合,提供一些无缝服务给用户,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技术、经验等因素给了摩托罗拉一个领先的地位和条件。
实际上手机设计是需要做出一定的取舍的。说易很易、说难很难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能掌握住消费者愿意在什么地方花钱。
项立刚:2G时代很多手机企业拼的是技术。而手机的发展中,时尚概念、照相功能、电池耗能、屏幕技术、存储容量等对手机的要求都越来越高。3G时代,手机终端拼的是什么?摩托罗拉对保持领先地位的信心有多少?
高瑞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绝对是肯定的。刚开始我们研发3G手机时也考虑了屏幕技术、照相技术、GPS、与2G兼容等等问题,恨不能各方面俱全,但实际上,手机设计是需要做出一定的取舍的,做一款全世界最好的手机不是没有可能,但全面的设计、大量的资金投入、漫长的研发时间都是相关的问题,而市场有多大,手机的投资多长时间收回成本,都是需要考虑的。彩屏手机和照相手机刚出现时也并没有被市场立刻接受,可是现在没有这些功能手机很难卖出去,这些跟打电话有关系吗?没有。但现在这些功能已经不能缺少。说易很易、说难很难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能掌握住消费者愿意在什么地方花钱。有时候我们从技术的角度给手机增添一个功能,可是消费者不买帐,所以一定要看消费市场的走势,对用户深入理解,才能决定我们在多短的时间内反应并推出一系列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这是我们的关键。
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具备条件去做所有的东西。尤其在3G,一定是竞争和合作的业务模式。一味想开发所有的产品,肯定赶不上市场的变化。在市场竞争里面,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战略是根据自己公司情况制定的,不可能在全面范围内得到成功,只能在适合自己的市场中,用自己的特色去赢得份额,做出最低成本又符合需求的产品来提升品牌优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