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具备退市条件吗?
(2013-12-27 09:59:21)
标签:
楼价 |
伯南克要退位了;QE是他搞出来的,他知道这种强心剂是偏方,不可以长服,所以在他临退位之前,先行启动「退市」,意思是如果他的接班人不继续「退市」,需后果自负,不要把责任算在他头上了。
然而,我们如果看美国经济的实际处境,不难发现,「退市」其实只是伯南克的需要,实际条件还不太成熟。
美国经济主要靠内需带动,最怕人民预期会有通缩。金融海啸后,很多人都以为会有通缩,这十分危险,故联储局不得不以QE去增加流动性,避免市场陷入通缩。
从这个角度来看,QE是成功的,可惜,在超低息的环境下,美国的通胀依然极低,11月份的整体消费物价指数仅上升0.9%,扣除食物及能源后,亦只升了1.1%。显示美国人对前景都不乐观,在实质负利率的情况下,依然不肯消费。这表示:人们还是想留多一些现金在手,即使蚀息也在所不惜。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联储局是没有条件让利息上升的。因为,一旦利息上升后,把钱留在银行的吸引力会更大,而借钱消费的成本则会更高,这些都不利于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在这种情势下,联储局实在不太适宜减少买债。因为这会令到债券的孳息率上升,对推动内需没有好处,尤其是不利于楼市持续复苏。
联储局今次「退市」行动,包括会减少买MBS(按揭抵押证券),这势必会令买楼的资金成本上升,遏抑买家入市意欲,影响楼价回升。楼价上升是美国经济复苏的一项主要动力,联储局今次退市风险很大。
按联储局的计划,由明年一月开始,每月买债规模将由850亿降至750亿。但现实是自年初以来,联储局11个月里有9个月买债,都超过850亿,最多一次达1,065亿,平均每月也达914亿。
为甚么会这样呢?我不知道联储局每次多买的具体原因。但照推想,联储局是不愿意随便买债多过自己订下的上限的。联储局最后决定破例一定是为势所逼。有甚么形势可以逼联储局加码买债呢?近因不外是债券的孳息率有上升压力,联储局买得少、买得慢就可能接纳不住。以至联储局在自定义偏低的贴现率的同时,还得继续不断地买债。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次「退市」的决定根本不是在客观条件充份具备下作出的──譬如市场资金已很充裕,联储局不出来「撑场」,债息也不会上升;如此联储局才真正有条件可以减少买债。
今次联储局的做法,是为了顺应伯南克任满的需要,让他可以有进有退,任内叫做已启动退市机制吧了。耶伦上任后,可能会有自己的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