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都会都有人口流动

(2013-12-18 10:51:13)
标签:

竞争力

政府正在为香港的人口政策作公众咨询。咨询文件为市民提供了很多参考数字,包括:生育率、男女比例、年龄分布等;重点强调要设法面对人口老化的问题。

 

这是全世界发达国家都在面对的问题,牵涉的问题很复杂,单凭香港一己之力,根本没有条件去解决。香港宜知难而退,另觅出路。

 

一般而言,人口老化属国家层面的问题,而非城市层面的问题。大城市有吸引外来年青人的能力,不愁人口老化。年青力壮的时候,出大城市打工,年纪大了便回乡退休。世上有很多地方的人都过着这样的生活。要在纽约、伦敦等这类生活费高昂的大城市退休,并非人人都有条件这样做。香港人亦很难例外。

 

香港想学纽约、伦敦,成为一个国际大都会,得留意一个现实,就是在纽约与伦敦工作与生活的人,不少都不是当地出生的。而在当地出生的,如果竞争力不足,可能会转移去一些找到合适工作的地方生活。大都会以高昂的生活费,筛选自己的市民,而非单看出生地点。

 

世界上的市场,有条件的,都想成为大都会,所以必然竞争激烈。因此,大都会必须设法吸引国际上最一流的人才。纽约、伦敦都有很多一流的大学,但纽约、伦敦的人才,却是由全世界的大学一起为他们提供的。「911」一役,死者名单中,几乎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显示纽约真的十分国际化。

 

然而,香港虽然想成为国际大都会,过大都会最前卫的生活;但却不想有纽约、伦敦一样的竞争环境。不但民间如是,政府的思路亦是这样。

 

政府的人口政策咨询文件,第一章的题目叫做 「家是香港」 。这个题目真好听,香港人都会很受落,谁不想留在家里?然而这却会令香港人画地为牢,以后就 「塘水滚塘鱼」,很难有进步。

 

有人说,香港人以前是「过客」的心态,现在开始有「家」的心态,这应该是好事。但以其他大都会的经验来说,「过客」往往比「家人」更有奋斗心,更为全力以赴,因为他们留在大都会的时间有限,必须全力以赴。而大都会就是利用这批不断流动的「过客」,去创造自己的奇迹。香港早年能够这样高速发展,亦可能与大量新移民都有「过客」心态有关。

 

我不知道哪种心态更好,但现实是世界上的大都会都需要有频密的人口流动,以筛选人才。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把对手比下去。香港人如果选择要过大都会的生活,暂时未看到有更可行的路。

 

当然,香港人不一定要选择走这条路。社会上不是有人提出:香港不一定要做金融中心,有人甚至主张香港应该恢复农耕。那香港就不只资金会外流,人才也会外流,这个「家」将养不起现有的香港人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