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香港最低工资劳工界生活物价指数劳工团体杂谈 |
劳动节当日,多个劳工团体都发动游行,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减少最长工时。本栏的长期读者应该知道,我对最低工资的理念素来都不认同。因为,我认为社会的工资水平只能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立法决定。否则,我们只要把最低工资的水平订得高一点,岂不是甚么社会民生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现时劳工界只讲最低工资,最长工时,唯独不讲起码贡献。工资是一种报酬制度,没有贡献,何来报酬?近年欧洲出现经济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立法制订的工资愈来愈高,工时愈来愈短,但工人的贡献并未有相应提高,结果企业都承担不起,以至业务停滞不前,无力增聘人手。
立法只能迫老板起码要付多少工资,但立法不能迫企业增聘人手。所以,欧洲国家的最低工资虽然可观,但失业问题就无法解决。现时欧洲的失业率普遍都高达双位数字,青年人想找第一份工作就更不容易。西班牙就有一半青年人没法在离开学校的头两年找到工作。据说,已开始有人去最低工资较低的南美洲碰运气。这是否意味着最低工资较低的地方更有希望?
争取劳工权益的人士一定会说,不要用鬼话吓人,香港推行最低工资一年多来,并没有出现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情况。这的确是事实,因为香港的旅游业与零售业近年都非常兴旺,为社会增添了很多新工作岗位,以至很多职位的工资都升到最低工资以上。所以即使没有最低工资的立法,去年香港打工一族的收入一样会有提升。劳工界只是「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吧了。
然而,一旦有了最低工资的机制之后,今后香港的工资将不再由市场的供求所决定,而是取决于立法会内的政治角力。以香港目前民粹主义抬头的情况来看,最低工资迟早会一加再加,日渐脱离社会的负担能力。香港迟早得为此而付出代价。
话虽如此,但既然香港社会大多数人都希望有最低工资,我也不能把个人理念强加于社会的头上;唯有等社会去做实验,在实践中吸取教训。
现实是香港已有最低工资,我们都得面对不断要求加最低工资的要求。而当我们面对这些要求时,亦不能单从自己的利益去考虑,而应该从社会的整体承担能力去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香港的最低工资仍有上调的空间。
香港的企业大部分都有钱赚,他们既有能力接受业主的加租,没有理由不能接受加工资的要求。既然时薪28元的最低工资没有在社会出现负面效果,我们可假设这是社会可以接受的工资,并以此作为未来加薪的基数。在参考过生活物价指数与其他雇员的加薪幅度后,我认为可把最低工资由时薪28元提升至30元,加幅约为7.14%。不过,劳工界对此还不满足,那就要靠他们自己去争取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