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郑月娥香港私人住宅楼价杂谈 |
发展局长林郑月娥表示,政府不会因楼市淡静而减价卖地,因为「面粉降价,但面包未必减价」,政府贱卖土地,只会益了发展商,不一定益了市民。
表面上看来,这种说法好似有点道理。香港人大都不喜欢地产商,官员说不想益地产商,就很容易获得市民的支持。然而,香港楼价高企的原因并不是地产商,而是政府的卖地政策;按林郑月娥的做法,香港人将很难有机会买到平楼。
地产商能够赚到暴利,并非他们有操控楼价的能力,否则98年至03年期间香港的楼价就不会连跌六年了。地产商能「操弄」小市民,是因为政府土地供应不足,地产商才能奇货可居,半夜三更卖楼也有人来排队等开售。如果地产商手上有积存待售的单位,跟着又有新盘等着要开,他们还敢不善待有意买楼的市民吗?
但林郑月娥却说,如果政府卖地是卖不到好价钱,就宁愿不卖,不排除会更改土地用途,把土地拿来建公屋。这样一来,供私人住宅发展的土地岂不是更少?这才是在帮助地产商赚钱。
政府把土地拿来建多一些公屋,社会应不会反对,但不应拿私人住宅的用地来建公屋,因为现时社会最大的问题是私人住宅供应不足,政府不应借多建公屋作借口,而任由私人住宅供应不足的问题恶化。
过去,政府(除了董建华时代)一见地价回落,就宁愿流拍、流标,也不愿「贱价」卖地。结果令到土地供应不足,少数手上有土地的发展商自然有机会赚大钱。
相反,若是政府不管地价回落,仍继续按人口增长及整体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增加土地供应的话,这样,地产商虽有机会买到平地,但因为有很多地产商都买到平地,到这些土地上的楼宇建成时,地产商之间就得展开竞争,以更优惠的价格去吸引客人。
因此,政府若果真的有心帮助市民买到平楼的话,就得愿意在土地价格回落的时候,也继续大量供应土地。
我并不是要政府把楼市弄死,要小业主都变成负资产者,但现在楼价的跌幅连10%也未够,政府不用这样快惊恐起来,到楼价跌幅破两成才拉警报也未迟。因为香港的按揭上限是楼价的七成,楼价要跌破三成,才会普遍出现负资产。
现时,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仍相对淡静,地产商投地时出价不会太进取,按林郑月娥的做法,政府会宁愿不卖,那政府就一定没法完成今年的土地供应目标,最终亦没法完成令楼价降下来助市民买到楼的目标。这样自相矛盾的房屋政策,政府应好好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