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中国楼价楼市欧债杂谈 |
春节过后,楼市有回暖迹象。中小型住宅的交投倍增,买家主要是用家;显示目前的楼价,即使不靠炒家,也有一定的承接力。由此看来,自去年中开始的楼市调整,至今已告一个段落。暂时不会作进一步的回落,用家入市将更具信心。
很多人都把这次楼市调整,看成是SSD——额外印花税的效果。其实SSD是前年年底开始实施的,但去年上半年楼价依然升过不停,反映SSD只能令投资者增加持货时间,却不足以令楼价下降。去年下半年楼价回落,主要是因为欧债危机,SSD并非主导因素。
欧债危机对本港的经济影响不大,GDP增长仍达5%,失业率低见3.3%,工资普遍上升。本来,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楼市很难独自衰退;但由于欧债危机对股市冲击很大,恒指一度跌了三成,投资者诚惶诚恐,因而对楼市也采取观望态度。
然而,这种外来的冲击,虽然成功阻吓了新买家入市,但未能令投资者大量抛售手上的物业,亦未能令小业主放弃自住改为租楼。所以,去年下半年楼价虽出现调整,但跌势不急,幅度只有5%左右。
经过半年多来的交投淡静,市场上其实已积累了不少有实际需要的用家。他们眼见股市又再回升,担心楼市亦会恢复动力,于是决定趁早入市。若然中国的经济证明可以软着陆,他们入市的积极性将会进一步提高。
在这种情势下,SSD的遏抑楼市功能会很难发挥,甚至起反作用。SSD只能阻吓实力不足的炒家入市,但对于用家与长线投资者则作用不大。只要经济前景乐观,用家与长线投资者依然会积极入市,所以在有SSD的情况下,楼价一样会升会跌,只是交投量少一点吧了。
不过,SSD会使楼宇落入用家与实力投资者手上;他们买入之后,就不会轻易卖出来,令市场上的盘源减少,楼市上升起来,步速反会更快。
在未有SSD的时候,市场上的确存在着一批短线炒家。他们会看准时机,先用家一步入市,但他们不大贪,大部分只想做confirmor,玩「薄cut」,即赚到少少就走,不想完成合约,做契上身。正是因为市场上这些「薄cut」盘,造成对其他卖盘的竞争,楼价才不至升得太急。
一般而言,业主自住或没有租约的卖盘,订价都不会低,因为卖家进可攻,退可守;只有那些成交期迫近的confirmor盘,才愿意略低于市价出售。现在市场上缺乏让炒家「薄cut」的机制,投资者买入后,只能长期持有,市场上流转的次数便会减少,新买家就更难找到入市机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