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施永青
施永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07
  • 关注人气:7,4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建居屋但不设折扣

(2011-02-23 09:45:08)
标签:

杂谈

由于香港的楼价已被内地的投资者所扭曲,令很多香港人都感到置业无望,所以我多次建议政府在增加土地供应时,把一部分土地专门拨给本地的首次置业者,即是说,当这些土地上的楼宇兴建好后,其销售对象只能是已属香港永久居民中的首次置业者。有些不问青红皂白的人,一听到是要限制销售对象,就说破坏了自由市场的原则,会妨碍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是多严重的指控。


其实,过去的居屋(现在一样有居屋第二市场)一样在限制销售对象,不见得对香港的金融有甚么负面影响。我所建议的,其实只是一种没有折扣优惠的居屋罢了。我并没有建议「立法」限制所有的外来资金在香港买楼,我只是在部分新批土地上作这类限制,影响的范围很细。过去批出的土地,大部分都没有这类限制,外地人(包括内地人)来香港买楼,不愁没有选择。


这类新批的土地,可以交给地产商去发展,而不用一定交给房委会或房协去兴建。这样,地产商就不可以说政府抢他们生意,而且还可以减少公营机构办事不力的弊端。


其实,当这类土地拍卖时,政府亦不用限制房委会与房协参与竞投,如果他们经营能力不差的话,为甚么不给他们也有机会赚点钱,可以帮补一下建公屋或廉租屋的支出。


我建议这种新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可以不设折扣,是不想直接资助市民买楼。因为,政府只是有责任在政策上协助市民买楼,而没有责任让部分市民率先得到某种折扣上的优惠。政府根本无法判断,究竟应让谁先享受这类优惠,结果只好抽签,搞幸运大抽奖。这样,反会令人担忧,政府只在装点门面,而非有决心去解决社会问题。


我认为,只要销售的对象有限制,楼价就自然受到销售对象的购买能力所限制,订价超越了本地人的购买力,就自然卖不出,不愁发展商不把订价逐步降下来。
此外,不设折扣就可以利用价格机制作分配准则,让先储够钱的人先买,能力强的人买位置楼层好一些的。这是一般香港人都接受的市场分配原则,总比由抽签决定公平一些。


只要政府有决心让每一个香港人都有首次置业的机会,就可以不断增加有这类限制的土地的供应。开始时,能力强的人会先买,当供应继续增加时,发展商就被迫把销售的对象转向能力较弱的一批人,订价亦得相应调低。


如果人们担心这类楼会愈卖愈平而不肯入市,那就证明他们买楼不是为了解决居住问题,而是想投资赚钱,那就叫他们去公开市场比试自己的功力好了,不要扮用家,要社会用政策去保护他们了。


事实上,如果香港经济增长得好,一般人的负担能力有提高的话,买了这类楼一样有机会升值,一样可以与社会共富贵。这恰恰就是这项政策的核心用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