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五年前,当我向朋友透露,我打算办一份免费报纸的时候,愈是要好的朋友,愈努力劝我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尚未看清免费报纸与传统报纸的分别,只听到报纸两个字,就拼命拉住我,说报纸这个东西千万不可沾手。
我可不是一个勇于冒险的人,亦决不会连想行的路都未看清楚,就盲目投身上路的人。朋友劝我的理由,在作出决定前,其实都已考虑过。所以虽受到这么多人的劝阻,我仍是一意孤行,决心要去尝试。
免费报纸有一条可行的路,其实不难看到,香港与世界各地都有先例。对于这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我当时说,即使我的报纸办不下去,也不等于说免费报纸的路是行不通的;这只能证明我个人营运得不好罢了。我当时还断言,香港如果再有新报纸出现,亦将会是一份免费报纸,而不是一份传统报纸。事实证明,我的估计一点也没有错。
我一直相信,老子那套「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理念,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我过去曾把这套理念应用在中原,成功地令中原成为香港地产行业的领导者。我又把香港中原的那套,移植到环境截然不同的内地,一样可以茁壮成长。后来,我又用这套理念去收购利嘉阁,很快把利嘉阁从倒闭边缘挽救回来。然而,之前我经营的业务都是营销性质的;有人担心,我的理念只适合这类生意,不一定甚么生意都适用。所以,我很想有机会把这套理念,应用在非营销性质的传媒业务上;若然可以成功,那就是这套理论的一次肯定性的验证。
因此,am730相对中原来说,虽只算是小生意,规模不足中原的百分之五,但我在am730的用功程度,绝不比其他业务差。我视am730的尝试,为我人生的一项重大考验。
我打算在跟着的几篇文章中,全面总结am730的成功之道,请大家批评指正。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做生意的人怎会把成功之道公诸于世;让对手掌握了,岂不是对自己不利?
老实说,我不是一般的生意人,我年轻的时候曾长期投身社会运动,只是后来发觉战友所坚持的道路其实不可行,且对社会无益,于是我只好在商界暂栖身。然而,我没法放下对社会的终极关怀;我一直希望研究出一套有优胜竞争能力的生意营运模式,并藉此为社会带来一套新的分配制度与生产关系。我相信,只要这套模式够强,其他人也得跟着使用,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样,这套模式就会成为营商的主导模式。而我这些年来在生意上的努力,亦变成一项逐步产生成效的社会改革工程。
此之所以,我不但不怕别人知道我的成功之道,而且希望别的机构也仿效我的成功之道。至于甚么是am730的成功之道,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逐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