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应资助市民置业吗?

(2010-07-15 08:46:12)
标签:

杂谈

政府正为「资助市民自置居所」问题作公开咨询,我一向都有关注这问题,所以打算借本栏作点回应。

 

大部分政府,都会鼓励人民置业;因为,当人民拥有不动产之后,就会对土地有较强的归属感,并乐于看到自己资产的所在地繁荣昌盛。一般而言,已置业的人,政治取态会比较保守,会不自觉地支持政府的政策,对社会有稳定作用。因此,很多政府对自置居所的人都有税务上的优惠,如供楼的利息开支可以扣税等。

 

这类惠及全民的政策,相信没有人会反对。然而,香港过去的资助市民自置居所政策,却不是全民性的。最有钱的没资格申请,大家可以理解,但最穷的也不资助,就好像说不通。最基层的市民,政府只为他们提供出租性的公屋,却不予他们额外的资助,让他们成为业主。这种态度,等同接受市场机制——有钱始有得买楼,那么为何有部分没钱买楼的人可获资助呢?

 

由此何见,政府从没认为有责任令所有市民都达到置业安居的目的,否则为甚么要遗下一批人不予以资助。如果政府并不视资助市民自置居所为自己应有的责任,那我们又应该以甚么准则去判断谁该获得资助呢?

 

一般的资助计划,都会对贫困户资助多一些,富有户资助少一些;但香港的自置居所资助计划,却刚刚相反;愈是有钱的,有时政府就愈会多资助一些;愈是没钱的,政府就资助得愈少。以买居屋与夹屋为例,收入高的买夹屋,收入少的买居屋,夹屋的面积大过居屋,即是说收入愈多者,获得的资助愈大。这种情况一样出现在同时获批买居屋者的身上,买得起大单位的,得到的资助会比只有能力买细单位的多。这并不符合一般福利政策的原则,可见福利政策一旦应用在带有投资性质的置业问题上时,就会被扭曲得不合理。

 

至于置业贷款计划,更会在私人楼宇市场制造更多的需求,令楼价升得更快。结果是令到更多的人失去自行置业的能力,需要政府出手相助。

 

其实,香港人买楼,除了为了安居之外,亦希望楼价上升时,自己的资产值同时上升。此之所以,当楼价趋跌时,居屋也乏人问津。现时,人们见楼价又再上升,所以都想分一杯羹,希望政府可以资助他们成为业主。可惜,他们忘记了,楼价只会在人人抢着要买的时候才会上升,如果变成人人都有机会得到政府的资助,那就再没有人肯死悭死抵去供楼了。每当一种商品变成由政府保证供应,人人都随手可得时,它的价钱一定升不起。如果价钱不会升,那香港人还会这么热衷去做业主吗?

 

我很担心,资助自置居所计划一旦全面推行,楼价就开始下跌,申请因而却步,变成计划的成功将导致计划的失败。这个实验董建华已经做过,社会付出的代价十分大,我们没有必要再试多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