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标准答案意见领袖殖民地标准尺书本香港教育 |
在殖民地时代,港英政府从来都不强调要港人学会独立思考。因为,人一旦学会了独立思考,就会抗拒做殖民地的子民,那么英国人就难于在香港去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了。
由于香港人大部分都是在殖民地教育下长大,所以大部分都不太懂得独立思考。由不懂独立思考的人教育出来的新一代,自然独立思考的能力不高。其主要表现是喜欢跟随意见领袖的看法,人云亦云。当不知意见领袖有何具体看法时,就随大流,跟大多数人的意见走,总要身边有其它羊群,才有安全感。
近年,教育界虽然强调独立思考多了,但得个讲字。教师们根本不懂得用甚么方法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单是要按标准答案去回答问题的做法,已扼杀了不少学生原有的独立思考能力。
人脑本来就有自我审查的能力,对外来的讯息,会先行分析、判断,才决定是否接受,以决定以后是否加以应用。但香港的教育制度,就是要学生放弃这种自我审查,只能仿照权威所制订出来的标准答案去看问题。谁在回答试题时,用上了自己的看法,就会因不符合标准答案的要求,而失去分数。久而久之,学生都不敢有自己的独立看法。
即使到了今天,我们的老师,亦甚少教导学生知识的真正来源。很多学生都误以为知识是来源于书本,来源于伟人与学者。我读书的时候,就从没有老师向我强调,这些都是二手知识,不一定是全部可靠的。
有些教师虽然会提醒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但只是教我们不要尽信,没有教我们如何去分辨那些可以信,那些不应该信。我是在离开学校之后,通过自学才认识到,原来知识是我们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自己的认识。不用读书,我们亦可以利用上天赐予我们的感觉器官与思维能力,透过接触自然、社会,以及自我反思,去不断掌握知识。
这是知识的最可靠的直接来源,至于书本上的知识,则是其它人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时学会的知识的文字记录。他们在接触客观世界时,可能会理解错误;在记录自己的体会时,又可能出现表达上的误差;因此不可尽信。我们在读他人的书时,必须联系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拿到客观世界上对照,以测试这些知识是否可以用来解释自然与社会上的各种现象。
这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尺,没有这把尺,我们的独立思考,就会失去基础;变成形式上的为反对而反对;只能做到与别不同,不能做到更接近真理。当然,有了这种分辨能力之后,我们还得有道德上的勇气,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持。不然的话,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难产生独立思考的社会效益。香港的教育界,在这方面仍需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