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與民生
(2009-05-08 09:23:50)
标签:
改善民生环保人士杂谈 |
與一班朋友在街道上行,碰到有人在派宣傳單張,我循我一向的習慣順手接了一張,隨便看了一眼之後,就丟進路邊的垃圾筒。
朋友中有位是執著派環保人士,認為我如果沒有需要的話,不應隨手去接單張,然後看也不看清楚就把它扔掉。他覺得這樣很浪費,地球上已經資源不足,沒有需要就不應亂花。他還乘機向我們介紹了全球森林被砍伐的情況,以及森林少了之後,對氣候暖化所造成的影響。人類砍伐森林,主要是用來造紙,因此我們要儘量節約用紙,浪費紙張可以被視作為一種罪行,一張也不應該浪費。
我說,我自己也十分支援環保,平時在工作與生活時都儘量節約用紙。公司內部用的檔,我們都用「雞紙」(已用過一次,但尚有一面是空白的紙)。在生活上,我是一個三個月也用不上一包紙巾的人,我之所以在街上接單張,完全是出於一種與人為善的生活取態。接單張不費吹灰之力,但可助派單張的人早點完成他的工作。我不忍心看到他們的努力不斷遭受拒絕,我希望能減少他們在工作中所感到的不快。這種不快可能會令他們仇視社會、怨恨身邊的人,對促進社會和諧沒有好處。
朋友聽了我的解釋之後,依然不認同我的行為。他認為我的所謂與人為善,只是一種婦人之仁。協助派單張的人及早完成他們的工作,實質上等如加快浪費紙張的速度,不值得鼓勵。正確的做法是不讓他們這麼容易就可以完成工作,讓他們感到被厭惡,以後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去做這類工作。
我勸朋友不要那麼執著,我不認為環保的準則並非一種絕對的準則,我們之所以要保護環境,乃出於對人類命運的關懷,因此環保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不理人們死活。此之所以我認為在落後地區,環保的要求應該寬鬆一點。我並不認為,我們應該為了某些抽象的環保原則,而完全放寬經濟增長的需要。因為經濟增長是改善民生的一種最有效途徑,在改善民生與環保護環境之間,應有一個合理的平衡。否則,任是環境再好,也有違環保的原意。
現時有些環保人士,只曉得追究生產者在環保過程中所造成的環境破壞,而沒有注意到很多商品都是為境外的消費者而製造的,應向他們徵收環保稅,以改善生產地的環保,這是他們應有的責任。集中力量嚴管生產的結果,只會令生產成本大升,工廠被迫倒閉,大量民工因而失業。最近珠三角地區就出現這種情況,很多人間悲劇都因而被迫上演。
我原先也是鼓吹要強行收緊環保政策的人,但當接觸到某些現實後,我亦認為收緊亦要循序漸進;在遇到具體的民生問題時,要懂得有所變通。我的取態與接單張時的取態差不多,就是應先關心人的問題,而不是把環保原則視作高於一切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