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医改启示之二:香港医疗制度有问题吗?(2)
(2008-08-27 09:53:44)
标签:
医疗制度医改启示三内公共开支香港健康 |
分类: 医疗改革 |
香港医改启示之二:香港医疗制度有问题吗?(2)
长沙东西现代医院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牧樵
食物及卫生局在咨询报告中描述如果不进行改革将发生的情况A、主要专科的公营留医病房住用率在未來三年内便会达到挤迫程度(住用率超过90%);内科和肿瘤科的留医病房住用率分别会在2012和2015年达到饱和(100%住用率);所有专科门诊服务新症轮候时间,到了2012年会比现时增加三倍;多项专科服务的轮候时间会大幅增加,例如到了2015年,约有22%的病人(2 000 名)或会因轮候时间太长,未能在公立医院获得完全妥善的洗肾治療; 非紧急手术的轮候时间会大幅延长,例如白内障手术的轮候时间会由2006年的三年增至2015年的六年。B、由于现时医疗的公共开占到香港公共开支16%,到2033年将会增加到27.3%,那么,其它公共服务得到的拨款比例将无可避免须要相应削减。C、香港的医疗系统出现了公私营医疗服务严重失衡的情况,公营医疗界别主导住院医疗服务,而私营医疗界别则提供大部分门诊服务。这导致有限的选择,而公私营服务提供者之间亦欠缺充份的竞争和合作。D、现有公共医疗安全网并未能为那些因为罹患疾病而须接受昂贵治疗的病人提供足够保障。特别是來自中等收入家庭的病人,由于他们未能符合目前收费减免或经济援助机制的入息审查资格,得到的保障更为不足。E、目前不论病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都未能充分重视全人基层医疗及保健推广。F、目前制度下,医生和病人往往未能建立长久的医护关系,不同护理层面的服务提供者之间的配合亦未尽完善。
那么,香港医疗制度有问题吗?我个人认为,香港医疗制度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它的原则和愿景,是建立一个能够提升全体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质素,同时能为香港每一位市民提供医疗保障的医疗制度。并且,在实践中作到了为香港市民提供相对优质的医疗服务。香港食物及卫生局明确表示,之所以提出医护改革,是要令它能持续发展,并能紧贴医疗科技进步,并期望(a) 为市民提供终身、全面、全人的基层医疗,并特别着重增进健康的预
防性护理;(b) 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率和具成本效益的公私营医疗服务,以供选择;(c) 为不幸罹患重病需要昂贵治疗的市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让大家安心;(d) 政府能继续与市民并肩,为增进市民健康共同作出财政承担。
面对我国的医改,其复杂程度当然远胜过香港。但是,香港政府对于医改的认识及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越是复杂的事物,在认识的过程中,我们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找到问题的所在,只有认识了问题,才可以解决问题。对于我国医疗体制的批评唯一具有研究性公和权威性的文章是2005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建议,认为我国总体上医改不成功的。尽管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但是,文章的资料和数据并不具备充分的说服力,不过,文章所提出的核心问题还是非常准确的,并影响到了我国医改的决策。
我们真希望由大卫生部组织政府、学者和民间的力量,来对我国的医疗体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清晰的梳理,找到真正的问题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关注民生健康的事情就应该是政府最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