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莲花盛放•道孚纪行02面具背后,藏戏的戏里与戏外

(2011-10-09 10:06:35)
标签:

戈教云

道孚

藏戏

惠远

《千里走单骑》

文化

分类: 行走世间

莲花盛放•道孚纪行02

面具背后,藏戏的戏里与戏外

这是我第二次看藏戏,地点是在道孚远近有名的惠远寺院。第一次看藏戏,是10多年前在西藏江孜县的一个酒店里,只见表演者手舞足蹈,看者不时发出笑声和掌声,只有我们三四个人在一旁莫明其妙,不知何物。人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并没有人理会我们。莲花盛放•道孚纪行02面具背后,藏戏的戏里与戏外

这样的藏戏在寺庙里已是十分轰动

与上次不同的是,10月4日的藏戏,专门为我们这群看不懂藏戏的“达人”而表演。所以当我们的“马车”(行径十分缓慢的、一直提醒超速的大客车)清晨7时出发,行驶60多公里,10时一刻抵达时,接受过戈教•云登活佛和牛麦郎加活佛亲自来到寺前献给的哈达之后,开场锣鼓(其实只有一鼓一钹)已经急不可待地敲响了。

莲花盛放•道孚纪行02面具背后,藏戏的戏里与戏外

演出前,戈教•云登活佛给我们这些启蒙者,作简短的介绍。


    藏区的天就像孩子的脸,变幻莫测。早晨还是雪花飘飘,夹杂着小雨,可我们来到惠远寺时,太阳也早早地到来等着我们了。
    戏台就在惠远寺院的一片开阔的空地上(像这样的空地,在这里随处可见),四周都是观众。与其他地方看戏的观众所不同的是,这里更多的,是大大小小的僧人,他们身着红袍,形成一道特别的景观。

莲花盛放•道孚纪行02面具背后,藏戏的戏里与戏外

为迎接我们这些“达人”,活佛特地准备了洁白的哈达。


    我们一行在一条长凳上坐定之后,没有帷幕的藏戏就马上开始了。
    听到锣鼓声,周围的百姓也赶来看戏,大家其乐融融,笑语欢天。
    没有更多的过场,8名戴着面具的演员便登“台”亮相,他们肆无忌惮、无忧无虑地跳着,兴致之处还不时高声叫着,由于叫声的不整齐,不时引来围观的僧人阵阵善意的笑声。
    舞蹈显得比较夸张,手之足之舞之蹈之,动作幅度也比较大。粗看上去,这种舞蹈有点像蒙古族的草原舞蹈,又有些像汉族民间跳大神的样子。更像张艺谋电影《千里走单骑》里的傩戏,演员们的脸都被面具藏在后面,卡通或木偶似地运动着。

 

莲花盛放•道孚纪行02面具背后,藏戏的戏里与戏外

藏戏的一招一式,还真的有些难以琢磨。


    从面具到着装,虽然夸张而艳丽,但却又十分协调好看,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
    锣鼓既是整个表演中唯一的乐器,也是指挥所有演员、发号施令的“指挥棒”,演员们都跟着锣鼓的节奏时而快时而慢。
    锣鼓停止片刻期间,演员们会根据节奏边舞边唱,有时独唱,有时领唱,有时合唱,声音雄浑而高亢。每当唱毕,那些穿红袍的观众们都会开心地发出笑声和掌声。
    大约8分钟过后,演员们鞠躬告退,全场便响起阵阵掌声。看着气喘吁吁的演员们,感觉到在这高原上,表演这样的戏,还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围观的观众几乎由藏汉两部分组成,我发现,我们这些汉族观众几乎看不懂也听不懂,所以举着相机在四处寻找最佳角度,对着演员和观众,多少有些不太礼貌地不时按着快门。而那些藏族僧侣们则聚精会神地看着,品着,笑着。因为说不定,下一次他们就是其中的表演者。

莲花盛放•道孚纪行02面具背后,藏戏的戏里与戏外

窥视滚滚红尘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所有演员,都由惠远寺的僧侣们所承担。云登活佛介绍说,这里的僧侣总共有四五百人,还有一个佛学院供僧人深造。

我们总共观看了两个片断的演出,第二个片断12个演员登场,其舞蹈与第一个片断大同小异。但表演的幅度与难度要大一些,脚着翘着尖尖的圆头皮靴,腿着厚重的灯笼裤,在地上旋转之时,喜剧效果也表露无遗……
    这样的表演场地略显几分简陋,坝子是舞台,而坝子后面的一个草坪,就成了演员们的更衣室,演戏、换装都在阳光下进行。观众们都看得清清楚楚,没有一点儿神秘。
    看这样的戏,我还是平生第一次。
    因为语言的原因,平时对此又毫无了解,就像高深莫测的藏传佛教一样,虽然第二次看藏戏,我仍未看出个所以然来。

我想,同行的朋友大多跟我一样,只凑个“外行看热闹”的份。

莲花盛放•道孚纪行02面具背后,藏戏的戏里与戏外

一鼓一钹都由一个人掌控,整场戏的起承转合,也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这样一场藏戏是行程中道孚县提前特别安排的,因为黄金周期间一路堵回成都,我们的“马车”要提前启动,所以像我一样的不少朋友都认为“看不懂”,对此兴趣不大。在头天晚上提出来“可不可以不看”,但道孚方面的领导还是委婉地表示,“既然来了,还是感受一下吧”,为不使等在那里的表演者失落,我们这才前往的。
    没有想到在看完之后,完全折服,大家竞说“就是再晚回去也值了”。看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应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虽然看不懂,听不懂,但一招一式,还有惠远寺那特殊的气场,满眼身着红袍的僧侣,由演员到观众,我们都觉着新奇。
    真是一次难得体验的机会。

莲花盛放•道孚纪行02面具背后,藏戏的戏里与戏外

一个片断结束,演员们都要进入后场(天然的绿色草坪上)换衣服和行头。

 

从云登活佛的介绍和相关资料中,我加深了对藏戏的了解与理解。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又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

莲花盛放•道孚纪行02面具背后,藏戏的戏里与戏外


    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直到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藏戏演出时,一般化妆比较简单,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的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藏戏面具分为温巴面具、人物面具和动物面具。从面具的造型和色调上区别人物性格的善、恶、忠、奸。

虽然仅仅半个多钟头的观看,我们已经粗略感受到藏戏的精髓。只是因为行程甚紧,憾感受了两个“片断”便匆匆作别。

莲花盛放•道孚纪行02面具背后,藏戏的戏里与戏外

这种舞蹈,像不像当年流行的霹雳舞?


    临别之际,戈教•云登活佛特地为我们作了简短的介绍,从他的介绍中我得知,那些“片断”的表演也正是我们看猜想的那样,是法师在做一些藏式法式表演,宗教色彩浓郁。
    他说,最受藏族同胞喜爱的有八大藏戏,即《文成公主与迟遵公主》;《朗萨文崩姑娘》;《诺尔桑王子》;《顿月顿珠》;《卓哇桑姆》;《白玛文巴》;《智美更登》;《苏吉尼玛》。
    云登活佛骄傲地称,这里的僧人也可以表演《文成公主与迟遵公主》那样的大藏戏。我们都有些意外。
    只有把期望和机会留待以后了。
莲花盛放•道孚纪行02面具背后,藏戏的戏里与戏外

演出结束后,两位活佛高兴地与我们留此存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