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2》就是一堆散落的碎片
(2010-12-24 14:13:47)
标签:
冯小刚香山非诚勿扰2非2脑白金杂谈 |
分类: 鸡零狗碎 |
《非诚勿扰2》就是一堆散落的碎片
因为有“痞子文学教主”王朔的剧本,再加上冯小刚“贺岁导游”的名头,吸引我走进了2010年的贺岁电影院。趟着夜色,身披寒霜。与5位家人上影院看完冯小刚昂贵的又一部贺岁片《非诚勿扰2》,已经是凌晨一时了。
众所周知,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非2》里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谈死亡的,当然,谈的方式是冯氏电影那种独特的不正经,用喜剧来消解死亡的沉重,这事也就冯小刚能干得来,但决定《非2》从只谈爱情到兼谈生死这种变化的,恐怕还是王朔的主导。
一部好的电影应是一部好的叙事诗,话题回到电影本身的结构上来。
面对这样的情节,葛优和舒淇这两大主演的状态十分例行公事,表演毫无激情,真正挽救了《非2》的是孙红雷,他所扮演的李香山是这部电影中唯一有意义的角色。孙红雷和姚晨老夫老妻了,演得不错,全片分三故事他们占了俩,从剧情上到给人的感情,都抢尽主线风头。我也相信这种谢幕式的人生感悟是王朔作为编剧真正要呈现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整部电影就是为了那一场追悼会而拍的,虽然这种成功者的沧桑告白不免矫情,这场戏的长度和调度也十分非电影化,但总算是有点东西能让这两小时不算完全虚度了。
冯小刚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群被审美惰性和接受惯性所占领和驱使的观众,满足这些人的需求的难度如此之低,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压力地炮制一部各方面都毫无追求可言的被称为电影的视听产品,无论是《唐山大地震》的催泪还是《非2》的搞笑,冯小刚使用的都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视听语言和情节逻辑,特别是到了《非2》,我看到的冯小刚已经全然没有了自己作为一个导演的信用额度被透支的担忧,只要在电影上贴上自己的标签,他还固执地认为,只要让葛优如约出现的银幕上,就不怕没有数以百万计的观众来为他买单。
如果拿现在的冯小刚作品做个类比,我想最恰当的就是脑白金,明眼人都知道这实际上是个言过其实的东西,但没关系,你不是这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和城乡结合部才是它大行其道的地方。而且年复一年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口号甚嚣尘上,其宣传早已经回避了产品实际品质的诉求,转而塑造一种建立在民间礼俗之上的风俗文化,于是脑白金潜移默化为健康长寿的象征和期许。
仓央嘉措的诗,胡德夫的民谣,撑不住您那通俗剧的内心,文艺只是破了壳的糖衣。商业上肆意地妥协,艺术上玩命地逃避。索马里的战事可好,愿天下太平。打着给百姓送去欢乐的牌子,心底起了敛财的架势,这年头谁都不傻。
滑稽的是,影片结尾处以字幕的方式显示,笑笑和秦奋2030年结婚。可我们要说,该歇歇了,这样的爱情,2030年我们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