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熊猫怎样引领古蜀人迁徙路线

(2009-09-17 12:18:42)
标签:

大熊猫

引领

古蜀人

迁徙

路线

文化

分类: 图书选载

大熊猫怎样引领古蜀人迁徙路线

(《造山运动:造出一个天府之国》一书选载)

就像一粒粒种子,大熊猫引领着古蜀先民迁徙路线。
    5000多年前,海拔不到500米的成都平原还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古木参天,雪沃大地。这里有直刺云天的健木,这里有成群的大象,这里是大熊猫的乐园……总之,这里有无数的珍野兽和稀世珍宝。
    21世纪开启之年,成都西郊金沙古村遗址出土成吨的象牙和巨型乌木等历史遗存,十分详实地证实了这一历史事实。

大熊猫怎样引领古蜀人迁徙路线


    史料表明,古时大熊猫是生活在低海拔的崇林之中,成都平原这块肥田沃土就是大熊猫天然的家乡。
    不断出土的参天乌木,诉说着成都与水共同抒写的历史画卷。忘川的千年往事在冥冥之中往往有诸多内在联系。《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广都之野”是一个植被茂盛,大象、老虎等动物自由生活的地方。传说轩辕帝在此修道,靠一棵高大的扶桑树来往于天庭与地面。“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会是传说中的扶桑树吗?”成都河道里发现了在全国都罕见的众多乌木,金沙遗址又出土了大量象牙,这些无不佐证着——数千年前的成都可能正是植被茂盛、动物丰富的“广都之野”。
    事易时移。生存在山间的古蜀人循着“龙门山——湔江——鸭子河(三星堆)——成都(金沙)”这样的图景,开始了大规模的下山路线图。
    就像一粒粒种子,古蜀先民迁徙路线,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后人的文明路线。
蚕丛、柏灌、鱼凫乃古蜀国早期三代“王”。《华阳国志•蜀志》载先民艰辛的历程:山地文明的先驱蚕丛羌翻岷山,沿雁门东岸,越玉垒,过九峰,进入四川盆地边沿。平坦肥沃的川西平原点燃了先民们在此耕作生息的渴望。
    在历经柏灌王朝风霜雪雨的洗礼后,渴望土地的人们继续向四川盆地腹地进发,这支古羌族沿白水河、湔江顺流而下,至鸭子河源。
    每至汛期,洪水滔天,古蜀先民至此揭开了长达三千余年与洪水争战的序幕。首领“鱼凫”,融合并取代蚕丛、柏灌部族,成为最先统一蜀国之人,进入夏商之际的古蜀渔猎时代。
    “湔江南麓,鸭子河源,大小二洞宛然,水清见底,青尾、红尾两种鱼儿悠游其中;洞外湔江宽缓,野鸭嬉戏,怡然自得”。这该是一幅怎样优美的世间田园风景画?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古蜀人自湔江顺流而下,向着文明靠拢,他们来到数十公里外的鸭子河畔。在这里,他们创造出了“地下沉睡千年,一醒震惊天下”的三星堆等辉煌的古蜀文明。
    随着古蜀人从山上进入山下,那些生存在成都平原的珍禽异兽们便被迫上了山。而生性冷僻,自我保护能力极强的大熊猫则被“赶”到了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寒地带。

历史的足迹书写“大熊猫家谱”
    某种程度上讲,大熊猫与成都平原的历史就是地球的繁衍生存史。
早在800-900万年前之中新世晚期,大熊猫便与这片神奇的土地联系在一起。更新世时历经了从小种大熊猫至大熊猫巴氏亚种等演化,庞大的大熊猫、剑齿象、肿骨鹿、中国犀种群: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为当时地球最灿烂的一页。
那时人类还处于猿人阶段(北京猿人生活同一时期),它们与人类一起相生相伴,共存共荣。
历史从800万年前一路走来,上帝打造的这块金盆地——四川,已经具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供生命体繁衍生存,这是否是大熊猫800万年前就早已钦定的神秘家园?
专家考证,大熊猫祖先始熊猫的化石可追溯到中新世晚期,约300万年前更新世早期出现了早期小型大熊猫,现代大熊猫在更新世中期和晚期,广布于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流域。到了更新世中晚期发展到全盛时期,大熊猫巴氏亚种出现,广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北和西北十六个省市(北京周口店、四川、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亦曾一度扩展至东南亚的泰国、云南、缅甸和老挝等地。
沿着历史的足迹一路走来,大熊猫在先人们眼里,由好奇到了解,由了解到研究,人类关于大熊猫三千多年好奇的历史记载,其名称的不断演变可见一斑——
  《诗经》称之为貔(pí)貅(xiù)或貅;《尔雅》唤作白狐,其幼子为豰(hù);《礼记》定名为挚兽;《庄子》曰为文罴;陆玑在《毛诗广要》中称为白罴(pí);《辞源》、《尔雅翼》则分雌雄辩之为貅(镆)和干将。
    大熊猫还有更多的称喟:皮裘(《峨眉山志》)、角端(《洪雅县志》)、貊(《兽经》、《后汉书》)、白豹(陆玑《毛诗广要》)、猛豹(《蜀中广记》)、猛氏兽(《蜀中广记》)、啮铁(《神异经》)、食铁兽(晋左思《蜀都赋》)……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
    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大熊猫一直被当作神奇异兽,并将其视为勇猛、正义、和平的象征。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仅能追溯出三千多年来许多关于大熊猫的充满传奇的记载——
  司马迁《史记•五帝记》载,远在4000年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黄帝,他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助战,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东周楚国皇家猎场“云梦泽”和秦汉皇家猎场“上林苑”中也曾圈养貘(大熊猫)等多种奇兽。
《尚书》是一部古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作为最古老的上古奇书,《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中有“如虎”的记载,说像老虎一样威武,并把古代勇猛作战的勇士比喻为像一样地英勇,以后甚至将作为旗号,以象征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一部记载周代民间歌谣及祭神宴会歌辞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谈及动物名称有100 多个。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