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消费净化有望

标签:
奶源乳制品乳业奶农特仑苏北京杂谈 |
分类: 世事纷纭 |
昨天节目中聊了新近发布的国家对乳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其中有两条值得注意:一是提高了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要求乳制品企业自有牧场的比例至少达到40%,另一个是液态奶不得再使用还原奶(又称复原乳)。
如果把目光投向乳制品行业,多了解一些情况就会发现,这两条新的措施,对于规范国内的乳制品行业意义重大。比如去年的三鹿事件,为什么波及面这么广,伊利、蒙牛都牵涉其中,而北京三元独善其身,上海光明也仅仅是江西的一个分公司出了点事,这就和乳制品企业是否拥有稳定的奶源有很大的关系。在乳业疯狂扩张的时候,很多所谓的全国性品牌忙于跑马占地,其实手里并没有稳定的奶源,主要是靠收购奶农手里的散奶,贴牌了事。奶农为了多卖钱,很多都掺假。企业不知道吗?其实是知道的,但你不要,自有其他企业收购。这种恶性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几乎全体造假。
为什么北京三元没出事?因为三元主要的业务在北京,无论产地和市场都在北京,她在北京有自己的牧场,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掺假的可能性。对光明来说,尽管她这几年发展也比较快,但她的市场大头还是在上海。就是北京光明,她在北京也有自己的牧场,这就好办多了。去年的乳制品劫难,为什么城郊型乳制品企业大多幸免于难,草原型企业基本全军覆没,根本原因就是奶源是否稳定。
回头再说伊利蒙牛,表面上规模很大,就是按照新的国家产业政策,他们的自有奶源也刚刚达标而已。但这些只是背后的事情,一般消费者是不会知道的。就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公车站,大幅的广告牌上,还在宣传某家的牧场如何现代化,其实只是给消费者一个美丽的画饼。
如果我们在超市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城郊型厂家一般以低温奶为主,而草原型厂家主要的产品是超高温奶和奶粉。为什么?产地和市场的不一致,低温奶对整个生产、运输和销售近乎苛刻的要求,都不是草原型企业能承受的。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以高价吸引眼球,以概念炒作为手段的“特仑苏”。在厂家的宣传当中,特仑苏本来已经尽善尽美了,今天在超市当中又发现“特仑苏”还分有机和无机,难道这么高级的特仑苏,还有不是有机的?实际呢,特仑苏就是质量还算不错的超高温奶。我在三年前,就在节目中回答过听众的有关问题,当时我就说,这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消费基数庞大,牛奶又是牵涉到千家万户人的身体健康,有关部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监管,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仅仅有政策还不够,目前的标准还是很低的,从长远来说,自有牧场的比例,就象我在节目中说的,应该达到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