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念钟瑞老师

(2008-08-23 17:25:18)
标签:

杂谈

分类: 世事纷纭

想念钟瑞老师

 

  今天中午中国女排和古巴女排争夺奥运会女排比赛的铜牌,是由宋世雄老师解说的。宋老师从荧屏上退休好几年了,此次应邀复出,在话筒前还是那么地充满激情。听他的解说,听者会不由自主地被感染,和他一起激动。听着他的解说,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宋老师和他的老伴钟瑞老师。

 

   其实我和宋老师不算熟悉,只是因为他爱人钟瑞老师的关系有过一些接触。

 

  钟老师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后来又长期担任中央台的戏曲节目《空中大舞台》的主持人。和宋老师一样,钟老师也是戏迷,她把自己对戏曲的热爱和理解,融入到自己的主持当中,因而使节目添彩。也因为钟老师爱戏,让我有机会认识了这位前辈。

 

  记得还是1995年,那个时候我负责编辑文艺台的戏曲节目《黄金大戏院》。有一次在直播的时候,接到钟老师打来的电话,对我和节目做了很多鼓励。因为钟老师提携后学,我们有机会合作了一段时间,钟老师作为节目的特约主持人,开创了中央台著名播音员到地方台主持节目的先例。这种合作关系一直持续到钟老师退休,她要在北京和加拿大两地奔波为止。

 

  钟老师因为喜欢戏,熟悉业务,又有扎实的播音基本功,所以她主持节目从来不出错,让我这个编辑非常的放心塌实。但就是这样的名人,她每次上节目都提前一个小时就来了,拿过稿子就开始备稿。尽管事先早已经知道节目的内容安排,但她还是一笔一划地在稿子上划划点点。别看这种方法好象很陈旧,它保证了主持人在话筒前不会出错。记得钟老师曾经对我说,他们上早新闻《新闻和报纸摘要》,6:30已经开始播音了,稿件还在陆续进来,而中央台对外代表了国家的声音,是绝对不允许出差错的。这个时候,对稿件的理解,还有播音的基本功,就决定了播音员在话筒前的表现。

 

  钟老师不仅在话筒前出色,现场主持也非常老练。记得有一次在鑫融剧院有一个戏迷春节联欢会。演唱者的情况我都不熟悉,也缺乏经验,很难为钟老师编辑一个完整的主持稿。那天钟老师是和她老伴宋老师一起来的,他们俩自己提前准备了稿子,谈笑风生,驾轻就熟,顺顺利利地就完成了主持,而且完全是义务。

 

  我和钟老师、宋老师接触当中感触最深的一点,他们不把自己当名人,有名家的造诣和风采,却没有某些“名人”的跋扈和浅薄,非常的好合作。即使到了今天,后起的体育解说员如雨后春笋,试问哪个有宋世雄的口齿伶俐,哪个有他的饱满和激情,哪个有他的栩栩如生,哪个有他的感染力!前两天也是听了某一场转播,忍不住打个电话过去,宋老师绝口不提自己,倒是对现在的年轻人非常鼓励。这才真叫是名士自风流啊!

 

  我前后接触过好几位主持人,说起来都是有稿子,但怎么运用稿子,这里面大有文章。有的主持人能让稿子生辉,有的主持人甭说让听众听明白了,自己都念得磕磕巴巴,连听众都替他着急。为什么,他自己还没明白呢。所以说,主持人光有嗓子是不够的,还得有脑子。主持人在话筒前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他的专业素养。如果只会念稿,那你在话筒前说得越多,暴露得也越多。

 

  这篇小文说的是主持人的基本功,对于我这个编辑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如果平时不注意吸收新的知识,过去的积累很快就会枯竭,拿什么再去谋饭辙呢?对于我来说,同样是警钟长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