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记粥铺和“托”

(2007-03-01 22:56:40)
分类: 探店日记
  儿子的同学童言无忌,他说我们象托,其他人也就会有同样的感受。其实这是我们的职业操守所不容的,也和我做人的原则相违背,但为什么还是会给别人这样的感觉呢?我想,还是得从节目自身找原因。
 
  儿子上学在朝阳北路,放学后就搭我便车一起回家。我问儿子,今天的节目还象托么,儿子说,广播没有图象,完全靠想象。你说好,听众并没有看见,很容易产生疑问。我又给老听众朱凡先生打电话,朱先生不愧当了多年的中学校长,就是有水平。他说,他有时也有这样的感觉,毕竟是编辑主持人个人的感觉,有主观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在夸的时候,要有所保留,不能说满。
 
  有一句老话“逢人只说三分话”,你的感受,别人未必感同身受。但道理只是道理,真要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从来都是一是一,二是二,现在一下字要改变风格,要含着说,都不会说话了。我原来想,只要真诚面对听众,就能得到理解,现在看来没有这么简单。
 
  节目应该怎么做,一下子还真理不出个头绪,走一步看一步吧。
 
  还是说说今天的节目。我推荐的好记粥铺,今天得到了小熊和小吕的好评。这是小熊和小吕。
好记粥铺和“托”
 
  炸灌肠是小熊爱吃的,今天吃得可不少。女孩子爱美不怎么吃肉,但甜点还是不拒绝的。送上最后一个蛋挞,小熊是欣然接受啊:)
 
  至于小吕,本是老饕,而且还是一个讲调调的老饕,总能别出心裁,就是讲吃,也是带着文化的意味。今天小吕说的那副对联,我去了两次都没注意,他却一眼就发现了,佩服啊!同时也自豪,我挑嘉宾还是挺有眼光的哦:)
 
  我在搜狐的博客上,看见雪心老师的留言,一是感叹好吃的店都在东边,二是说自己煮的粥才最好吃。我倒有一个感觉,自己家里适合煮比较简单的粥,太复杂的粥,就煮那么一小碗,还不如去外面吃现成的。现在有的人还是愿意在家煮,一是餐馆还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二是社会还没发展到那个阶段,但餐饮的社会化是一个趋势。
 
  这是周杰爱吃的酸梅冰粥,我说他害口呢:)
好记粥铺和“托”
 
  我感觉,去粥店就餐,一是图省事又便宜,二是换口味,三是家里不开伙的。我在好记品尝有这样的体会,有的东西完全可以家里做,比如红枣山药粥、青菜粥等,这类食品制作简单,要求不高,稍微会烹饪应该都能掌握。
 
  有的东西好记做得很出色,但也是家常的东西,普通家庭尤其是老人,应该也不乏高手。比如受到大家欢迎的馅饼,在北京这样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做得好的应该也不少。
 
  但有的东西未必适合家庭制作,或者是麻烦,比如卤水大肠,挑选、清洗、卤制,费工费火。家庭制作量比较小,工却一点也不省,还不如去外面吃。
好记粥铺和“托”
 
  卤水金钱肚也同样是费工费火的菜。
 
好记粥铺和“托”
 
  还有的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比如烧卖,照理在北京应该不是难事,可好记的烧卖并不是简单的一团馅,而是还有满满的一包汤,而且还不是油腻的肉皮冻,这就不简单。
 
好记粥铺和“托”
 
  今天又补拍了几张照片,能弥补一些昨天的缺憾。这是门厅,右手就是卤煮火烧的明档,比昨天的照片更形象吧:)
 
好记粥铺和“托”
 
  大厅的中间有一排柱子,把餐厅区隔为左右两个空间。
 
好记粥铺和“托”
 
  这是后厨的门,正对着大厅。
 
好记粥铺和“托”
 
  周杰说,我们只对品尝的负责,似乎在逃避责任,其实反映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每一个餐厅真正出彩的菜品是有数的,不可能个个精彩。我去兰桂坊吃饭算多次了吧,但点的菜就那么几个,很少有新鲜的,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到什么馆子吃什么菜,吃什么菜上什么馆子”。如果听了介绍,就以为这家店什么都好,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就是我们推荐的,您也会碰到发挥失常的,这就是中国目前餐饮业的现状。
 
  大董是我最推崇的,这世界上大董只有一个,但大董也未必人人都喜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