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探店日记 |
作为87.6的嘉宾到老舍茶馆参加元宵、汤圆大PK的节目,很好玩。同样是这种圆圆的,里面带馅、外面糯米的食品,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如果按传统作法,这两者也不同:南方做汤圆,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是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参加PK的有两家汤圆、两家元宵,老字号峨嵋和美味斋送上的是传统的汤圆,而老舍茶馆和西贝莜面村送上的分别是创新的茶馅元宵和五谷杂粮元宵。
峨嵋酒家:
作为传统的老字号店家,峨嵋酒家很自信,就带了一种黑芝麻汤圆来PK。记得从80年代中期20多年来,正月十五前在峨嵋酒家门口买汤圆排大队成了京城一景,很多人就是冲着黑芝麻汤圆来排队的。黑芝麻馅制作时先把黑芝麻以石磨磨碎,再用猪油微火炒制,芝麻和猪油的香融合在一起,馅料滑爽,回味无穷。我一直是峨嵋汤圆的粉丝,从80年代就开始买他家的汤圆面和馅料回家包汤圆。
美味斋:
美味斋汤圆是宁波风味,小时候吃过美味斋的汤圆,但印象不深了。许多年以后乍一吃惊着了,那黑芝麻的浓香超过了峨嵋,只不过没峨嵋的馅料滑爽;还有一款豆沙馅的汤圆,也是馅料豆香浓郁,品后余香满口。我从美味斋的汤圆中看到了峨嵋汤圆的危机,不比不知道,原来只知有峨嵋,吃了美味斋方知黑芝麻味道更香浓,美味斋的黑芝麻汤圆将是峨嵋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过美味斋的秦经理可没那么底气十足,估计作为季节性供应的点心,在他们自信不足的情况下备料也不足。
西贝莜面村:
西贝莜面村的经营管理者都是穿着时尚的小MM,显然创新有余,底蕴不足。
由于糯米制成汤圆或元宵后虽然滑腻可口,但不宜被肠胃消化,大量进食容易胃肠不适。而西贝的五谷杂粮元宵正好弥补了这一点,西贝带来两个品种,一种是玉米面掺南瓜汁配一定比例糯米面作皮,红豆沙做馅料;一种是绿豆面掺蔬菜汁和糯米面作皮,绿豆沙做馅料;这样皮的糯米成分少,吃起来就好消化了,且掺的粗粮成分营养健康,有一种天然玉米和蔬菜的清香,很有创意。不过,西贝叫做元宵,而制作方法是包制,严格的说还是叫汤圆。且因为皮料的黏度差,包德时候馅料不容易包得饱满,煮熟的元宵有些变形发澥。
老舍茶馆:
老舍茶馆一向以茶文化做文章,这元宵也不例外,他家拿出四种馅料的元宵参加PK,分别是大佛龙井茶馅、荔枝红茶馅、香针王茶馅和乌龙茶馅。估计会品茶的人能细分出这些不同品种的茶香味道不同,我只是觉得统统茶香浓而使馅料别具风味,给食者意想不到的惊喜。节目播出后特意到后厨观摩摇元宵,全部手工摇制,比街头稻香村等那些摆着摇元宵机器摇出的元宵,皮较松软易熟,整个制作工序一点不马虎,只见厨师将馅料先放到清水里蘸湿,在笸箩里放入潮湿的糯米粉,然后将沾湿的馅料放进笸箩开始有节奏地摇制,沾满面后再放入清水沾湿,然后再沾面摇,这个程序要重复10次以上!而机器摇制的元宵,是摇一摇,潲点儿水,加点面再摇,如此往复直至摇成,元宵沾水不匀,所以皮的均匀度有问题,不易煮。
在老辈人的传统里,只有过完正月十五,吃过元宵才算过完了这个年。因为元宵个个儿圆圆的,象征着团圆,也如同一个句号完结在正月里。
⒈不同口味的馅料:
⒉摇制元宵的笸箩和盛馅料的笊篱:
⒊沾元宵的一大盆水:
⒋馅料沾水捞出:
⒌沾过水的馅料倒进笸箩:
⒍摇啊摇,第一遍:
⒎裹上粉的馅料再沾水:
⒏摇啊摇——此程序10遍以上元宵才能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