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2007-02-16 10:50:46)
分类: 探店日记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素材由老舍茶馆提供。经我提议,节目中增加了茶点和炒肝。

老舍茶馆庙会的时间:初一至初六 12:00——20:00。庙会不收门票,看演出另收费。

京味食品:
  扒糕、炸灌肠、羊杂汤、炒肝、麻豆腐、爆肚、肚仁、羊头肉、豆汁、炸松肉、豆面丸子、炸咯吱

京味小吃:
  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糖耳朵、火烧、焦圈、姜汁排叉、年糕、糖卷果、春卷、麻团

其他:
  小米粥、棒楂粥、红豆粥、八宝饭

节目主要介绍:
一、小吃:炸灌肠、麻豆腐、爆肚、肚仁、年糕、驴打滚、豌豆黄、糖耳朵、焦圈、豆汁
二、老舍茶馆庙会的内容详情,及老舍茶馆举办过的一些文化活动情况。

节目过程中穿插:
  唐山皮影戏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手影戏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庙会的由来:
  庙会,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

炸灌肠:
  灌肠是把淀粉加红曲灌到猪肠子里面。不过,这种讲究质量的货色现已经不易吃到了,通常在庙会、夜市上您所见到吃到的,只是用淀粉加上红曲捏成个棒槌形,切成片儿后上铛煎,滋味儿当然不如真正的灌肠,但因为用油煎得特别香,而且价钱又比较便宜,吃者依然很多。甚至,有吃灌肠吃上瘾的人索性就买上几块,回家去自煎自吃,独享其乐。这也是一种吃法。

  在北京的小吃中,灌肠要算得上是物美价廉,绝对的大众化。这种纯北京式的真正土产多少年来在集市、庙会上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北京的夜市上,都少不了由它来唱主调。您瞧,那卖灌肠的摊子上,大铁铲敲打着大铁铛的缘子“当当”作响,引得大人、孩子围上前非要掏钱来两盘尝尝。
 
  在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中,要讲风味,这外焦里嫩的灌肠味道最奇特;要讲传统,它更是千古不变,无论是谁,依旧将煎好的灌肠蘸上蒜汁;依旧是用小竹签一片片扎着吃,如果哪位用筷子那就没有一点情趣了。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豆汁:
  据《燕京风俗录》载,豆汁儿最早为辽国民间食品,北京人喝它已喝了上千年。做为一种食品能够流传如此长的时间,古往今来又有几例?

  梁实秋就曾在《雅舍谈吃》里写道,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北平城里人。所谓豆汁儿、麻豆腐,纯属下脚料,甚或可称之为“废料”。常有外乡人把“豆汁儿”误认为“豆浆”,一舀到碗里,就不得不屏住气了。据说当年有一个粉房,专做绿豆粉。一天,磨出来半桶豆汁儿没用完,留到第二天已经馊了,觉得扔了怪可惜的。掌柜的舀了半勺一尝,竟然酸甜可口。煮熟后再尝,味道更鲜。当年朝阳门内开着一家豆汁儿铺。老邻居老顾客戏称之为“馊半街”。
 
  当天做成的豆汁儿是甜味儿,放到第二天就成了甜酸味儿,到了第三天就是酸味儿,三种味儿都有人爱喝。

  豆汁儿的做法也多了起来。有一种叫“清熬”,不加其他东西;一种叫“下米”,就是在豆汁儿里加点儿糯米一起熬;还有一种叫“勾面”,即豆汁儿熬熟后,调些绿豆粉进去。不同做法味道不同。
 
  梁实秋总结过,喝豆汁儿品的是个酸、辣、烫这“三字经”。喝豆汁之妙,首先在于酸。这种酸,不同于醋酸,也不同于杏酸,更不是青梅和杨梅的酸,而是一种馊腐发酵的怪酸。其次是辣。喝豆汁儿没有空着嘴喝的,都要就着咸菜。这咸菜也有讲究,要用大腌萝卜切成极细的丝,再浇上辣椒油,又香又辣,辣得人舌尖儿发麻,越辣才越能喝。最后是烫,越烫味儿越浓,烫得只能小口吸溜儿,不能大口猛灌,才是最正宗的喝法儿。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爆肚、肚仁:
  天一入秋,北京人就自然想起了吃涮羊肉,更有那雅兴的,点着名要去吃爆肚。它虽为小吃,却能雅俗共赏,差不多人人都对它抱有好感,叫上盘肚仁儿、散丹(即百叶),再来一壶老酒,哥儿几个围桌而坐,山南海北地一通神聊,那吃得绝对是津津有味。
 
  说爆肚,那最后还得落实到吃爆肚上,而如何吃那也是比较讲究的,不光是在精选主料上,而且在刀口儿和火候上也都需要一定的手艺。
 
  昨天光线很不好,相机白平衡不准,变成了红的了。其实昨天的爆肚和肚仁是最先空盘的,极其脆嫩。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驴打滚:
  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粉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豌豆黄:
  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糖耳朵:
  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焦圈:
  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食品。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年糕:
  北京人过年喜欢吃些年糕,借音谐意为“年年高”。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炒肝,肠子洗得很干净,猪肝鲜嫩。韩姐说,缺点是蒜末不应该洒在面上。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羊杂汤。老舍茶馆可能平时的客人北京人少,所以他这里以下水为原料的小吃,普遍脏器味很轻。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炸咯吱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继续发一组传统小吃。总的感觉,老舍茶馆的北京小吃,比一般的更精细,甜度也降低了。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组老舍茶馆特有的茶叶点心,有花茶、绿茶、乌龙茶等。名字都记不住了,就一个字,好吃:)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这是二层四合茶院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二层茶庄
发一篇昨天老舍茶馆春节庙会的稿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