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语文教育规律改革拨乱反正 |
分类: 语文对话录 |
其次,是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的。儿童婴幼期的语言(口语)学习是一种“习得学习”。它是一种在无意状态下进行的、反复“尝试错误”的、没有什么固定顺序的“习得”学习。
问:先生,插问一下,什么是“尝试错误”,什么是“习得”呢?
答:这是心理学的两个术语。“尝试错误学习”,指的是人在无意的应用尝试过程中,不断地出现错误,但又不断地得以纠正,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婴幼时期儿童学习口语就是这样一种过程。他们先是无意识地模仿大人说话,将它记在自己的头脑里。然后,在他认为合适的语境中予以“尝试”使用。一次不对,两次不对……经过多次错误,最后他们终于掌握了正确的用法。这个学习过程不同于学校的学习。它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在不断的练习,不断的错误,不断的改进中进行学习的。因此,心理学上把它称之为“习得”,以与学校里有意识学习的“学得”区别开来。
儿童学习语言,婴幼期是“习得”口语,而进入学龄期学习“书面语”,就改为“学得”了。这个书面语的“学得”,与口语的“习得”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学习过程。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它在某些方面还仍然保留、延续了口语“习得”的许多特点。这是语言学习和其他科学知识学习的一个不同之点。书面语的学习,还是先要模仿、记忆,然后也是要通过无数次的“尝试错误”才可能正确掌握。学习者不能指望当时“学一”就会“得一”。语文学习的功效是远期的,不能以近期的得失作评价标准。凡是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语文学习的这个特点。许多在语文方面有造诣的人都谈过这样的体会:青少年时期如果能背诵下来较大数量的诗文精品,那么成年之后,提笔为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辞意畅达、文从字顺。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语言学习的远期效应。当时的投入与短期的效果不相平衡。但是,远期的结果是丰硕的,甚至,大大超过了当时的投入。对于背诵的这一远期效应,我曾在给你们讲课时,开玩笑地给它起过一个个浑名叫做“发面原理”、“发面定律”或“发面定理”。你们现在觉得如何,是不是很恰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