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语文教育规律改革拨乱反正 |
分类: 语文对话录 |
问:先生的这个语文教育“发面原理”,当时听起来感到很好笑,现在想起来实际上却很有道理。不过把它说成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不是有点过高了?
答:不高。它对于语文教育的作用完全称得起是“基本”性的原理。
当然,这个“发面原理”,或者说“发面定律”,不过是个比喻。咱们北方人过去发面,不是像现在,往里面加酵母粉,而是用一块“面肥”(活酵母)揉进面团里。当时,并不见什么效果。但是,你不必管它。过上一段时间,它就会自己“发”起来。一小块面,就会发成一大团“发面”了。学语文,这个背诵,就是那个“面肥”(活酵母)。小的时候,不管它懂不懂,只要搋进去就行。一段一段,越背越多,当时不见功效。可是等到十六七岁之后,这些“面肥”就会发挥起作用来。背诵者的听、说、读、写能力会一下子“发”了起来。这是儿童学习语文、发展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它是一条普遍性的规律。谁也不能违反。教语文,一定要懂得“发面原理”。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整体性的作用。当语文教师的不能“近视眼”,只看眼前,不顾将来。我们如今的语文教育效果不高,也和语文教师“近视眼”太多有很大关系。有的人光看眼前学生得多少分,不看几年以后语文水平是否会有大的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学怎么会好呢?中国现代文学的大文豪郭沫若、巴金,文史大家吴晗对于背诵都讲过许多经验之谈。他们后来的成就都从童年的背诵得益不少。有心的人可以找来这些文章读一读。那样,对于我说的“面肥”规律可能就会心悦诚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