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春林
张春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55
  • 关注人气:6,1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对话录三十一:语文与母语2

(2008-03-23 12:00:52)
标签:

研究

汉语

母语

语文

教育

教学

分类: 语文对话录

第二个问题是,语文作为母语教育,它和一般语言学教育的区别。

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它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儿童。母语教育的着眼点是学生的言语能力的发展,而不是语言学理论的提高。简而言之,它主要是一种技能教育,而不是理论教育。语文课讲不讲语法?可以讲一点,但是那只是用于指导学生言语的规范化,而不在乎他们掌握多少语法理论。语文课不是一般意义的语言学理论课、知识课,而是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实践课,是教师以语言理论去指导学生言语实践的应用课。很多语文教师教了一辈子的语文课却始终没有搞清这个区别。所以,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必须把这一点讲清楚,讲明白。上世纪六十年代,语文教育界大抓“双基”,抓“语(法)、修(辞)、逻(辑)”的教学。然而,抓来抓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得并不大。这就是没搞明白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这一特点的缘故。

这次义务教育的新课标对此论述得比较清楚,应该说是以往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成果。

第一、它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1]

这样的表述从理论上廓清了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及一般语言学教育的区别:它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而不是“练习”;它的教学的目标是“语文实践能力”而不是“语文知识”。

第二、它在“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阅读”第13条中规定:“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2] 具体的语法修辞知识的范围、要点收在附录三中。

这样的规定,明确、具体、简单易行,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常用的修辞方法一项。以前的大纲,小学有中学也有,互相重复。现在,只归入初中。这样规定,教学任务、目标就很清楚,便于实施。

讲到这里,我要插进一段题外的话,就是有关现代汉语科学性的问题。众所周知,语言学是对人的言语行为规律性的归纳与总结。反过来,它应该能够对人的言语行为起到规范、指导的作用。这就是语言学的科学性。然而,我们的现代汉语研究在这方面一直不尽如人意。所以,它对于学校母语教育的指导性作用很差。这一点需要所有的语文教师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月版,第2页。

[2] :同上书,第12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