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对话录之十二:目标之制订原则

(2008-01-18 19:58:11)
标签:

语文

教育

争鸣

讨论

分类: 语文对话录

目标之制订原则

 

  问:先生已经指出了问题所在,那么,怎么加以改进呢?具体说,也就是语文的教育目标应该怎么进行选择呢?

 

答:关于教育目标的选择,语文和其他课程一样,都要遵循相同的原则。

简要地说,一门课程的教育目标应从三个方面引申出来:其一是学生的发展水平,关于他们的要求与兴趣的信息(心理学的);其二是儿童周围的社会条件与问题(社会学的);其三是从教材和教材研究中明确的学习类型的性质(学科知识本身)。

这就是说,要确定语文教育的目标,必须综合考察这三个方面的情况才能最后做出决断。而不能像以前许多进行语文教育目标研究的人那样,仅凭自己对于语文知识一个方面的粗浅了解就妄下结论。以往历次语文教学大纲在教育及教学目标的制定工作上,它们最突出的差距有两个方面:一是过于关注语文学科知识本身,而对儿童心理发展及社会需求研究严重不足;另一个是对这三者的协调、统合、整合严重不足。今后,我们的课程改革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非得下大力量扭转这两个偏差不行。你们要知道,别看这个道理讲起来非常简单,几句话就说完了。可是,一旦实际做起来就难了。这将是一件非常浩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少数几个人在朝夕之间就可完成的。它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极端关注与大量投入。舍此,则难有突破性的改变。以前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教育科研规划都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失误。语文教育效率不高,这个失误难辞其咎。

 

问: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第八次课程改革。您认为新课程标准在这一方面做的怎样?

 

答:我以为做得还不够。这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确实比以前历次课程改革从理论准备、现状调研等方面都做得更充分。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吸纳了大批的课程理论专家参与了课程改革的核心,即它的基础理论的建设。但是,就语文学科来讲,我觉得似乎有关语文教育专业的力量并不够充足。因为,从目前形成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来看,在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上,那两个偏差仍没有得到彻底的纠正。具体的意见,我放到下一个问题中去讲。那就是“语文课程标准”问题。


(今注:时过数年,当时的看法已得证实。新课标主持者重蹈覆辙,他们没有实践自己崇尚的信念,兼容各方,而是搞成个小圈子,没有吸纳以往成绩显著的语文研究派别代表参加课程改革,让他们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故而,就语文课程改革而言,只是孤家寡人,一家之言,毫无教育思想的民主化新气象;尤其,语文之外的“外行人”多,内行人少,语文课改岂能有大收获?——作者,200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