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对话录之十一:目标不清

(2008-01-18 19:47:56)
标签:

语文

教育

讨论

争鸣

分类: 语文对话录

【目标不清】

 

目标与目的之别

 

问:您说的“明晰的教育目标”是指的什么意思呢?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在这方面有什么毛病呢?

 

答:我所谓的“缺乏明晰的教育目标”,是说我们的语文课程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的、科学的教育目标,及与之相对应的、可操作的、具体化的教学目标系列。

 

问:先生所讲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与我国现行教学大纲中所说的“教学目的”是否相同?如不同,则区别在哪里呢?

 

答:不相同。关于二者之间的区别,建议你们读一读钟启泉先生写的《现代课程论》。其中,第七章第一节,“教育目标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那里面把这个区别解释得非常清楚。他说:

“在国际教育界,‘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是有明确区分的。前者相当于英语中的‘educational aim’或‘aims of education’。后者指‘education goals’或‘educational objectives’。‘目的’含有‘方向’的意味,表现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价值。‘目标’含有‘里程’的意义,表现个别(特殊)的、部分的、阶段(具体)的价值。

“在编制课程时,‘教育意图或教育方针的一般性叙述’,例如,宪法、教育基本法中的教育目的的表述,必须具体化为教育目标——学习者结束学习过程时的‘可观测的行为变化的具体表现’或‘可评价它的实现程度的学习结果’。”[1]

“教育目的必须加以具体化,使之成为同课程的构成计划、教学实践、教育评价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教育目标。以教育目的为基础引伸出来的教育目标在课程编制中就成了‘教学目标’(instructional objective)。这就是教学的‘达成目标’,是‘应当达到的一定的学习结果的表述。作为这种教学目标的学习结果,要用学习者在达到教学目标时可以显示的、可以观测的行为来表达。格朗伦德(N.E.Gronlund)说,作为学习结果之表述的教学目标,应当具有‘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达成目标’(performance objective)、‘可‘计测目标’( measurable objective )的性质。”[2]

你们所提的这个问题,恰恰也是我国教学大纲使用术语的混乱之处。我以为,从它的使用上就很清晰地反映出我国课程论研究及课程编制工作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问:这个问题有那么严重吗?一个术语的使用竟然会有这么深的蕴意,先生为什么这样看呢?

 

答:那是因为教育目标对于整个课程编制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编制应该使用的是“教育目标”及“教学目标”,即英语中的objective。它不是一般的、观念性的长期目的,而应是一连串的、可计测的、行为目标系列。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可以依次达到这个目标系列的不同等级。因此,它应该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而我国历次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都不具备这一点,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与高中大纲开始向这个方向靠拢,表述得略有具体性,但是还很不够。这就是语文教学为什么长期以来呈现一种无序状态的根本原因。

  关于课程编制,钟启泉先生的书中作了相当周全的介绍,建议你们认真读一读。课程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泰勒(R.Tyler)原理。它认为一门课程的编制,主要应考虑四个问题:

“这就是:⑴要求学生达到何种教育目标;⑵准备何种教育经验去达到这些目标;⑶这些教育性的经验如何加以有效地组织;⑷我们如何判定这些目标达到与否。简而言之,就是⑴确定教育目标;⑵选择学习经验;⑶组织学习经验;⑷实施教育评价这样四个问题。”[3]

泰巴(H.Taba)依据泰勒原理提出了“课程计划的图式模型”。他将泰勒的⑵与⑶的顺序作了颠倒,改为了“⑴选择目标;⑵选择与组织内容(教材);⑶选择与组织学习经验(教学);⑷教育评价四个过程,形成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教育评价的系列。”[4] 这使课程编制的阶段过程的表述更为准确。

惠勒(D.K.Wheeler)在《课程过程》一书中将泰勒原理加以发展,提出更为囊括性的课程编制理论。他认为构成“课程过程”有五个侧面:“⑴目的(aim)、学年、学科目标(goal)、教学目标(objective)的选择;⑵有助于达到这些目的和目标的计划化的经验;⑶选择提供了某种类型的经验的内容(教材);⑷关于学校与课堂内的教学过程的学习经验与内容的组织与综合;⑸在实现了分阶段提出的目的、目标时,关于⑴⑵⑶⑷的全面效果的评价[5]

这些课程编制理论,无论是四个环节,还是五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阶段显然是第⑴个,即确定教育及教学目标的阶段。因为,其他的各个阶段都取决于“目标”的确定,而且它们的实施计划也只是为达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所采用的手段而已。

对此,麦克多纳尔德(J.B.Macdonald)曾归纳了教育目标的五项功能:“1、明示教育进展的方向;2、选择理想的学习经验;3、界定教育计划的范围;4、提示教育计划的要点;5、作为评价的重要基础。”[6] 他的这个看法是十分深刻的。

我国的语文课程编制,始终没有制定出十分科学的教育及教学目标。当然,也就在这五个方面发挥不了它应有的功能。

 

  问:听先生这么一讲,我们顿开茅塞。原来教育目标一个术语中,竟然蕴含着如此大的学问。以前我们也觉得语文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并没有把它提高到课程编制的高度来看。现在明白了,不做整个语文课程的研究,只是孤零零地改进教学目标,那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不可能有大收效。由此推展开去,实际上不仅是语文,而是我国中小学所有各科的课程编制,都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先生说我国与国际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是不是从这个角度而言?

 

答:你们的理解很正确。现在,大家都感到语文问题严重。其实,这是中小学各科课程编制的共同弊病,只不过语文由于它的特殊性显得更为突出罢了。哲学辩证法讲,一般存在于个别,个别反映出一般。语文的课程编制问题,反映出的是我国整个课程论研究及课程编制工作的普遍不足。单纯指责语文课程的编制者水平低,那是不公平的。




[1] :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4月版,第295页,第296页。

[2] :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4月版,第297页。

[3] :同上书,第217页。

[4] :钟启泉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4月版,第297页。

[5] :同上书,第218页。

[6] :同上书,第299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