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课程新课改教学民主化教材多样化教研室潜规则 |
分类: 教育学术 |
从教辅的霸权说起
近年看谈课改的论文,多为技术层面的表面文章。没多大意思。
老夫想,废话无用,不谈则已,谈就谈谈“深层的潜规则 ”吧。
今天先从教辅说起。
新课改想让教学多样化,打破教材的“一言堂”垄断现状。然而,它会遇到特别顽强的抵抗。——来自各省市的教研室、教育局(厅)内部,因为它实质上牵扯到部分当权者的经济利益。
为什么这样说呢?
揭开以往教辅的“黑箱”就可以过往推断未来。理解抵抗来自何方。
过去,人教社的课本一统天下,但是,各省市教辅却并非由他们垄断。外界人奇怪,怎么回事呢,人教社全部统起来不更好吗?
不行的,这里有个“利益均沾”的平衡问题。
每个省市教育局(厅)都有个“教研室”,他们掌控着日常、毕业、会考、中考的出题权。他们的部分经费、奖金、考试辅导收入、出教辅之稿费、配套教具设计费,等等,一大部分经济来源(总额甚至超过工资),皆有赖于此。人教社敢轻易触动“地方势力”这块“蛋糕”吗?!
因此,多年来这配套教辅,不管教研室搞得多赖,即使谬误百出,却能够照出不误。绝对没有任何人敢公开捅破这个“秘密”。
原国家教委,曾发文件禁止乱出教辅,以免扰乱学校教学,增加学生负担。可是,实际上取消了竞争,只会保护了教研室“劣质”教辅的垄断地位(及他们的经济利益),丝毫不会改进“烂出教辅”与“加重负担”的混乱状况。
毫不客气地说,教研室出版的每本教辅书,随时皆可摘出错误、不妥之处,有何不“烂”且“乱”?
另外,它也是培养教育行政部门腐败的“温床”之一。
何谓?各地教育出版社为了联络“感情”,加固“市场”,往往把教研室出版的教辅加上几个“主编”、“副主编”、“顾问”之类。是些什么人?教育局长(厅长)、书记、处长,等等领导人物是也。
他们参加策划、编写、审查吗?告诉你们吧,百分之百地一个字也不动弹!不劳动而拿票子,这是什么行径?变相“受贿”是不是哇?为什么教研员不反对、揭发,教育出版社秘而不宣呢?那还不是有了他们的“保护伞”,自然多臭的东西也可以霸占市场,畅通无阻吗?这道理还不简单、明了吗?
这就是为什么“教学一言堂”弊端形成,并日益加深的根本原因!
新课改要想让“教材多样化”,恐怕遭遇到的“肉搏战”更为激烈——但绝不会有人讲出“利益潜规则”,而是十分堂而皇之的“教学质量”、“家长、学生负担”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
任何改革,包括教育,最强力的反对都是来自体制内部,这亦是体制内部改革往往失败的主要原因。
改革者做好这个准备了吗?
三家村弟子
2007年9月3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