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2025-09-22 08:38:45)
标签:
巩义河洛文化小小说 |
分类: 康百万系列 |
湖北省宜昌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家风
侯发山
一
康家的生意越做越大,经营的有饭店、棉花、布匹、食盐等多个行当,利用洛河和黄河航运的便利条件,把生意做到了山东、陕西等地。可是,康百万发现,康家的摊子大了,利润倒没怎么上升。原因出在哪里呢 他愁肠百结,百思不得其解。
这天后晌,康百万信步来到了神都山下,想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郁闷。黄河黄,河面宽阔,像一幅闪光的黄绸;洛水清,水流平静,河面如清绒的地毯。如果说黄河有男子汉的粗犷,则洛河有女子的婉约。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进了黄河里。据说,伏羲创造的八卦图就是根据这一景象画出来的。
黄河里走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一个头戴草帽的老汉,站在河边的树下,拿着一个大舀子——漏水的勺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康百万来到老汉身边,顺势坐在河岸上,观看老汉捞鱼。
他瞅了瞅老汉身边的鱼篓,发现鱼篓里只有两条二斤左右的黄河鲤鱼,皱着眉头问道,大叔,大半天您就弄到这两条啊?
你是说我捞鱼的水平很臭吗?老汉似乎不高兴了。康百万忙说,大叔,没有,我没有那个意思。
忽然,老汉猛地一甩胳膊,舀子划了一条优美的弧线,似乎瞬间完成了下水和出水的过程。一条鱼被舀子捞着了,这条鱼不小,有三斤多重。老汉把鱼丢进了鱼篓。
康百万发现了秘密所在,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大叔,您的舀子的洞太大了,只能捞到大鱼,一斤以下的小鱼都捞不到啊。
老汉气呼呼地说,如果舀子底部没有窟窿,想“一网打尽”,大鱼小鱼都不放过,怕是一条鱼也捞不到。
为什么?康百万顺嘴问道。老汉说,有句古话叫做“漏水的勺子才能舀到大鱼”。
大叔,您说的好像有一些道理。可是,像您这种捞法啥时候才能把鱼篓捞满呀?康百万感到不可思议。
老汉瞪了康百万一眼,恶狠狠地说,我不稀罕小鱼!
康百万闹了个大红脸,不明白老汉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话不投机,好半天两人都没有说话。康百万觉得无趣,准备起身离去。老汉瞄了康百万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康百万说,如果连小鱼也不放过,天长日久,河里还会有鱼吗?赶尽杀绝那是自掘坟墓!
康百万张嘴说不出话来,仔细琢磨老汉的话,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随后,他让当朝文状元牛瑄雕刻“留余”匾挂在客厅,为题数语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此后,康家世世代代秉承留余思想,一直富裕了四百多年。
二
乾隆九年,大灾之年。巩县的地方野史曾这样描述:“啼饥号寒之状,实有不可胜述,亦不忍备述者。尸身遍野,虽有犬亦皆不食,盖甚多也……”虽有夸大其词之嫌,但并非无中生有。翻阅正史,巩县当年确实有灾情,先是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后是水灾,“洛河涨,冲破涵洞,城内水深四五尺,街巷行舟,城门衙署皆颓坏,人民多逃亡者”。
时任知县邱轩昂急了,真急了。想想也是,那情形就像家里的房子也倒了,院墙也塌了,家人也跑了,当家长的能不急 搁谁谁急。
邱轩昂想到了康百万。康家呢,虽说上千顷的庄稼也受了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子过得比官府滋润多了。
见了康百万,邱轩昂顾不得哭穷,直奔主题:“康掌柜,你看县城都成啥样子了 你就忍心 ”
康百万意味深长地说:“邱大人,那些百姓呢 ”
邱轩昂为难地说:“老百姓没有吃的,甚至流离失所,再搞摊派,那是往死路上逼他们。”
康百万摆了摆手,说:“邱大人,老朽是说,邱大人孬好还拿着国家的俸禄,日子还没走到绝路上。”
邱轩昂不觉脸一红,说:“康掌柜,你也知道,遭灾的不是巩县一个地方,全国大部分地方都遭灾了,僧多粥少,朝廷也顾不过来,只能是免纳漕米。”
康百万喟然长叹一声。
邱轩昂忽然想到了什么,忙说:“康掌柜,往年这时候,康家都要设粥棚,今年怎么没一点动静 这点灾情对康家应该……”
康百万打断邱轩昂的话:“邱大人,这点灾情对康家打击不小,上千顷的地,绝收是什么概念 瓶大窟窿粗。康家也有康家为难的地方。”
邱轩昂一抬头,看到墙壁上挂着的一幅书法作品,开玩笑地说:“康掌柜,有好东西也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能‘金屋藏娇’啊。”
顺着邱轩昂的目光,康百万也笑了,那幅作品只有两个字“自藏”。
“康掌柜,你就忍心不管 ”邱轩昂试探性地问道。
“邱大人,这也正是老朽为难的地方,若设粥棚,您那边就照顾不上;若捐助银两修复县城,老百姓这边怕是兼顾不上。”
是啊,这次灾情也忒严重了,不同于以往。邱轩昂半天没有言语。
康百万说:“邱大人,我琢磨了几天,有个两全其美的想法,您看合适不 ”
“我就知道康掌柜是孙猴子,啥事都难不倒。您说说看。”邱轩昂急不可耐。
康百万说:“我捐赠粮食给您,您再组织灾民修筑县衙、城门……”
“一举两得!康掌柜,此计甚妙。”没等康百万说完,邱轩昂就兴奋起来,“只是亏了康家,这样一来,老百姓把功劳算到邱某头上,受之有愧啊。”
康百万眨巴了两下眼睛,说:“邱大人,老朽积的是阴德,阴德福报大。”
就这样,康百万把家里储藏的粮食都拉到了县衙。康小勇不解地问康百万:“爹,这次咱家的家底都掏空了,邱知县却落了个好名声。”
康百万指了指墙壁上的“自藏”,说:“孩子,说说这幅作品。”
小勇说:“该幅作品体势劲媚,骨力道劲,结构严谨,字体清秀,字里行间横溢着……”
康百万打断小勇的话,说:“汉代贾谊在《惜誓》里边讲道:彼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康家之所以富裕十三代达四百年之久,与“留余”“自藏”的家风有很大的关系。
(取材于侯发山小说《留余》《自藏》,有删节)
文本二:
作品“厚重”与否并不以篇幅为据,也与流于表面的宽阔和宏大无关,关键还是看其所拥有的精神体量。鲁迅的小品杂文往往微中见著、以小寓大,篇幅短小并不影响其博大精深、汪洋恣肆。这正如徐懋庸的定义:“文虽小,但必须有和写大作品一样的思想的体系,智识的基础,技术的程度。狮子搏兔,牛刀割鸡,小品文的做法有如是者。”作家如果有丰富的学养、深刻的见识和灵活的笔触,其创作当然能打动人心。
(选自王炳中《“厚重”作品的品相与质地》,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河水“巨大的漩涡”“激烈‘搏斗’”可以衬托主人公内心的不平静。
B. 老人用漏水的勺子舀鱼,用漏水孔滤掉水和小鱼,是为了能更加轻松地捕捞到大鱼。
C. 康家生意扩张与利润失衡的矛盾,最后通过“留余”的思想得以解决,极显智慧。
D. 小说人物语言中的“孬好”“瓶大窟窿粗”等说法,富有浓郁的生活化、个性化特点。
2. 关于文本一中康百万这个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家善用神态、语言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如写康百万“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表现了他对老汉的嘲弄与不屑。
B. 哀鸿遍野、县城颓坏,知县心急如焚,而康百万“意味深长”的回应体现他因灾绝收,此时内心并不愿意救济灾民。
C. 知县以墙壁上书法作品“自藏”的内涵提醒康百万,最终打动了他,让他转而愿意慷慨解囊并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
D. 从老汉舀鱼的习惯领悟出人生之道、发展之理,又想出以工代赈的救灾之法,说明康百万拥有丰富的生活智慧。
3. 误会法是小说中常见的叙事技巧,请结合文本一中“自藏”相关情节,举出一例并分析其效果。
4. 文本二指出:“作家如果有丰富的学养、深刻的见识和灵活的笔触,其创作当然能打动人心。”请谈谈文本一的创作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阅读答案:
1.B
2.D
3. 示例一
误会:康百万询问百姓情况,本意是关心百姓,认为修筑县衙、城门该是县衙、朝廷之责;邱轩昂误会他建议向百姓摊派。
效果:带来抑扬反差,更利于凸显康百万关爱百姓的性格特点;误会处在康百万捐还是不捐之间摇摆,增加情节波澜,使故事一波三折,摇曳生姿,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示例二
误会:邱轩昂对康百万“自藏”的含义理解为认为康百万藏私,不肯慷慨解囊;之后由康百万的言行揭示“自藏”指藏锋守拙,不显露不张扬,深藏功名。
效果:带来抑扬反差,更利于凸显康百万慷慨好义、不图名利的特点;误会处在康百万捐还不捐之间摇摆,增加情节波澜,使故事一波三折,摇曳生姿,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示例三
误会:儿子小勇误会康百万要他赏析书法,康百万实则希望儿子能通过领悟“自藏”二字的内涵来理解他的做法。
效果:丰富人物形象,既能体现康百万对儿子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又能突出康百万藏而不露的处世原则;丰富主题意蕴,“自藏”内涵的留白,体现作家“藏”与“留”的艺术,引发读者思考。
4. 学养丰富:作家对神话传说、地方野史、正史、汉赋内容信手拈来,体现出其文学涵养的丰厚。
见识深刻:“留余”的故事以小见大,反映出万事留有余地的处世观与可持续的发展观;“自藏”则暗藏不显山露水、深藏功名的处世哲学。
笔触灵活:小说语言风格灵活多变,人物对话语言通俗晓畅,叙事语言直观简练,描写黄河的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意蕴丰富。(或: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拟人、对比、悬念、抑扬、以小见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