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选纸卷之203篇《河洛剪纸》

(2025-03-27 15:31:28)
标签:

巩义

河洛

文化

小小说

分类: 社会小小说

放寒假了,本来小米打算到饭店找个端盘子刷碗的事做,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可是,她是初中生,不满十六岁。恰好妈妈的哮喘又发作了,她就呆在家里照料妈妈。

妈妈的药快没有了,爸爸好长一段日子没给家里寄钱。小米知道,爸爸一定有难处。妈妈对小米说:“你爸还没开工资,你去曹姨那里讨要一张河洛剪纸。”

曹姨是小米家的邻居,整天拿着一把剪刀在纸上剪花。她的素材均与河洛地区的风土人情有关,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说是河洛文化的活化石。她剪纸的主要技法是阴剪、阳剪,阴阳结合,以阳为主,造型蕴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如“常香玉系列”,她就分别创作出了常香玉的少女时期、中年时期、晚年时期和《花木兰》中经典角色的剪纸肖像作品,反映了常香玉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最绝的是,每幅作品除了人物之外,曹姨还会在人物服饰和周边融入河洛地区的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像河阴石榴、莲花、黄河鲤鱼、洛阳牡丹等,用以表达家乡人对大师的热爱和怀念。再如“留余图”,作品本身是康百万庄园“留余匾”的形状,右侧两个“留余”大字,整幅作品上方是“留余匾”文字内容,下边是数条姿态各异、活灵活现的黄河鲤鱼,两边用花卉点缀,养眼又有寓意。曹姨是河洛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她的作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也不菲。

听了妈妈的话,小米一开始是打算去曹姨那里讨一幅剪纸作品。众所周知,曹姨这人一向心善,逢年过节都会给小米家一幅剪纸作品,大都是“福”字,贴在门窗上,平添了喜庆吉祥。小米心里打着小算盘,想着要是把曹姨送的这幅作品出售了,买书的零花钱不就有着落了?

可让小米没想到的是,这次曹姨很温柔地拒绝了。不过,曹姨和颜悦色地补充说:“小米,我可以教你剪纸。”

小米瞅着曹姨,眼里充满了不解。她知道,曹姨带了不少徒弟,上有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下有五六岁的小朋友。小米想学,可就怕自己出不起学费啊。

曹姨像是知道小米的心思,说:“我免费教你。我先教你简单的,只要认真学,一天就可以剪两幅……咱河洛剪纸是非遗产品,有客户上门收购,销路你不用担心。”

就这样,小米拜曹姨为师。开始学的是折叠剪纸,简称“折剪”,就是将色纸折叠起来,剪出均齐式花纹的剪纸。这种剪纸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好剪。曹姨教她花卉折剪,以折叠两至三次为宜,只要对折的次序不乱,折叠好后,用铅笔勾勒出刀法的路径,就能剪出想要的图案。

小米用心,脑子灵活,依照曹姨的指点,一个“双喜”字一刀剪成,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已经像模像样了。小米信心大增,学会剪“双喜”字后,又开始剪“春”字……半天时间下来,小米已经交了几篇自己满意、曹姨也满意的作业。

第二天早上,小米正在看书,曹姨送过来200元,说小米昨天剪的作品有人拿走了。小米捧着自己赚来的零花钱,到书店一口气买了三部一直想读的长篇小说。

从此,小米爱上了河洛剪纸。她陆续学会了多种剪纸技法,折叠剪纸中的对折、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团花剪纸等,也都得心应手。后来,她又学会了点色剪纸、拼色剪纸等更为复杂的剪纸技法。

一个假期下来,小米赚了2600元,除了买了不少心仪的书籍外,还有剩余。待到暑假的时候,小米继续跟着曹姨学剪纸——她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欲罢不能。

多年后,小米也成了河洛剪纸的非遗传承人。小米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决定给曹姨办一个河洛剪纸作品展。在曹姨的工作室,帮助曹姨挑选作品时,从一个隐蔽的角落里,小米发现了一批作品。

不是曹姨的作品,而是那个寒假还有接下来的暑假里,小米自己剪的。

 

(原载《文艺报》2025212日,有删改。入选2025年安徽滁州凤阳县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导语】这篇作品通过小米与曹姨之间的故事,生动展现了河洛剪纸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文章以朴实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小米在家庭困境中的成长与蜕变,以及曹姨无私传授技艺的高尚品质。故事不仅传递了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涵,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互助。结尾处小米发现自己的作品被珍藏,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传承与感恩的深意。整体上,文章以小见大,既有文化传承的厚重感,又充满了生活的真实与温暖。

1.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小米和曹姨之间关于河洛剪纸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

B.小米的爸爸对家庭不负责任,家里经济困难,母亲的哮喘病又发作,他却没有寄钱回来。

C.“活灵活现的黄河鲤鱼”中“活灵活现”赋予鲤鱼以人的灵动之感,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D.文章语言通俗易懂,无过多华丽辞藻,符合人物身份和生活场景,使故事更具有感染力。

2.本文有贯穿全文的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的素材均与河洛地区的风土人情有关,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说是河洛文化的活化石,民族文化的瑰宝。

4.曹姨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联系文章内容简析。

5.文章的结尾意蕴丰富,请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结合第段“爸爸好长一段日子没给家里寄钱。小米知道,爸爸一定有难处”可知,小米理解爸爸的困境,而不是责备他不负责任。因此,不能简单地将爸爸的行为解读为不负责任故选B。    

2.明线:以小米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暗线:以河洛剪纸的传承为线索。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线索。分析明线:结合第段“她是初中生,不满十六岁。恰好妈妈的哮喘又发作了,她就呆在家里照料妈妈”,第段“小米想学,妈妈吃药都没钱,自己出不起学费啊”,第段“小米心动了,但现在家里无米下锅,缺的是米,不是厨艺。她还是个学生,一个假期能学会?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即便是学会了,剪得像模像样了,就有人要?曹姨是不是糊涂了或者说就是在糊弄她?”,第段“就这样,小米拜曹姨为师……小米用心,脑子灵活,手又巧,依照曹姨的指点,一个双‘喜’字一刀剪成。小米信心大增……半天时间下来,小米已经交了几篇自己也满意”,第段“从此,小米爱上了河洛剪纸。学会了多种剪纸技法”,第段“暑假到来的时候,小米做完作业,又去跟着曹姨学剪纸,她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欲罢不能”,第段“多年后,小米也跟曹姨一样,成了河洛剪纸非遗传承人”可知,本文围绕主人公小米,记叙了她从一个初中生,接触河洛剪纸,学习河洛剪纸,最终成为河洛剪纸的传承人的成长故事,因此明线为:以小米的成长经历为线索;

分析暗线:结合第段“小米,我可以教你剪纸”,第段“我免费教你”,第段“第二天早上,小米在给妈妈做饭的时候,曹姨送过来200元钱,说她的作品有人拿走了”,第段“在曹姨的工作室,帮助曹姨挑选作品的时候,从一个隐蔽的角落,小米发现一批作品,不是曹姨的,是那个寒假,还有暑假,小米自己剪的”可知,曹姨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剪纸技艺传授给小米的过程中,更是对小米生活上的无私帮助和关怀;结合第段“暑假到来的时候,小米做完作业,又去跟着曹姨学剪纸,她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欲罢不能”,第段“多年后,小米也跟曹姨一样,成了河洛剪纸非遗传承人”可知,曹姨在无私教导小米剪纸技艺的同时,也激发了小米对河洛剪纸这一传统技艺的热爱;因此曹姨对小米的关怀和照顾以及小米对剪纸的热爱与坚持,都揭示了河洛剪纸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与情感的延续,因此暗线为:河洛剪纸的传承。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洛剪纸”比作“活化石”和“瑰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河洛剪纸在河洛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珍贵价值,侧面突出了曹姨剪纸技艺的精湛。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结合“是河洛文化的活化石,民族文化的瑰宝”可知,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曹姨的剪纸作品分别比作“河洛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文化的瑰宝”。“活化石”是一个比喻性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历史上存在已久、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特征或形态的事物。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几乎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被视为“活着的化石”,能够反映出过去的历史和文化。“活化石”比喻曹姨的剪纸作品,表现出这些剪纸作品是河洛文化的生动见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瑰宝”通常用来形容极其珍贵、稀有且具有重要价值的事物。在文章中,“瑰宝”用来形容曹姨的河洛剪纸作品,强调了这些作品不仅是河洛地区文化的珍贵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突出了其艺术性和独特性。从而侧面衬托出曹姨剪纸技艺的高超。

4.技艺精湛、文化传承意识强。曹姨的剪纸技艺高超,作品特色鲜明,市场供不应求;她有着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致力于将河洛剪纸文化发扬光大。善良体贴、善解人意。曹姨察觉到小米的心思,知道她想学剪纸又担心学费,主动提出免费教她,并且打消她对销路的担忧。关爱他人、默默奉献。曹姨不只传授技艺,还在默默关注着小米的成长,一直珍藏着小米的作品,最终把小米培养成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第段“她的素材均与河洛地区的风土人情有关,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说是河洛文化的活化石,民族文化的瑰宝。她剪纸的主要技法是阴剪、阳剪、阴阳结合,以阳为主,造型蕴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曹姨系河洛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她的作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也不菲”可知,曹姨剪纸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技法高超,蕴含着历史文化,因此曹姨技艺精湛,作品特色鲜明;

结合第段“我可以教你剪纸”,第段“她知道,曹姨带了不少徒弟,上有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下有五六岁的小朋友”,第段“我先教你简单的,只要认真学,一天就可以剪成两幅……咱河洛剪纸是非遗产品,有客户上门收购,销路你不用担心”可知不仅愿意教小米剪纸,还收了很多徒弟,可见她有着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致力于将河洛剪纸文化发扬光大;

结合第段“小米想学,妈妈吃药都没钱,自己出不起学费啊”,第段“我免费教你”,第段“即便是学会了,剪得像模像样了,就有人要?”,第段“我先教你简单的,只要认真学,一天就可以剪成两幅……咱河洛剪纸是非遗产品,有客户上门收购,销路你不用担心”可知,曹姨察觉到小米的心思,知道她想学剪纸又担心学费,因此主动提出免费教她,并且打消她对销路的担忧,可见曹姨是一个善解人意,充满爱心的人;

结合第段“曹姨教她花卉折剪,以折叠两至三次为宜,剪出花纹,成为四面均齐的式样。这样的剪纸只要对折的次序不乱,折叠好后,用铅笔勾勒出刀法的路径,然后刀沿线走,就能剪出想要的图案……半天时间下来,小米已经交了几篇自己也满意,曹姨也满意的作业”,第段“曹姨送过来200元钱,说她的作品有人拿走了”,第段“多年后,小米也跟曹姨一样,成了河洛剪纸非遗传承人……帮助曹姨挑选作品的时候,从一个隐蔽的角落,小米发现一批作品,不是曹姨的,是那个寒假,还有暑假,小米自己剪的”可知,在曹姨的默默帮助和培养之下,小米也成了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因此可知,曹姨是一个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人。

5.情节层面:结尾小米发现曹姨一直保留着自己的作品,是一个意外的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添了故事的曲折性和戏剧性,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冲击。人物塑造层面:结尾丰富了曹姨的形象,展现出曹姨对小米的默默关注与呵护,凸显了曹姨善良、温暖和对传承人的重视与期待,使曹姨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主题层面:结尾强调了河洛剪纸传承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情感与期望的传递,深化了非遗传承需要代代相承、前辈对后辈悉心培养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理解。

情节方面看,结合第段“咱河洛剪纸是非遗产品,有客户上门收购,销路你不用担心”,第段“第二天早上,小米在给妈妈做饭的时候,曹姨送过来200元钱,说她的作品有人拿走了”,第段“一个假期下来,小米赚了2600元”可知,以上情节和铺垫,自然让读者认为是喜欢河洛剪纸的客户买走了小米的剪纸,而结尾第段“小米发现一批作品,不是曹姨的,是那个寒假,还有暑假,小米自己剪的”却揭示了真相,原来小米的剪纸是被曹姨珍藏起来,令人惊讶的同时,仔细想来又是合情合理的,毕竟那是小米刚学习剪纸的作品,技艺尚且不成熟,没有卖出去实属正常,因此这样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添了故事的曲折性和戏剧性;

人物形象上看,第段“一个假期下来,小米赚了2600元”,第段“小米发现一批作品,不是曹姨的,是那个寒假,还有暑假,小米自己剪的”可以推测,之前的2600块钱实际是曹姨对小米家庭的默默援助,加之前文曹姨免费教小米剪纸技艺,并最后还将其培养成了传承人,可见曹姨对小米成长的默默帮助,凸显了曹姨的善良、体贴和目光长远,丰富了曹姨的人物形象;

主题方面看,第段“多年后,小米也跟曹姨一样,成了河洛剪纸非遗传承人。小米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决定给曹姨操办一个河洛剪纸作品展……小米发现一批作品,不是曹姨的,是那个寒假,还有暑假,小米自己剪的”可知小米在曹姨的悉心帮助和培养下,成为了一名河洛剪纸非遗传承人,而小米在成为河洛剪纸的非遗传承人后决定为曹姨操办一个剪纸作品展,这体现了小米对曹姨的感恩之情。由此可知,非遗的传承并非仅仅是技艺的传授,还有温情的传递,这种感恩与传承的精神令人感动,结尾揭示了非遗传承的内涵,技艺的传授以及前辈对后辈的悉心培养,后辈对前辈的感恩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