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地》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2024-09-07 10:49:31)
标签:
巩义河洛文化小小说 |
分类: 社会小小说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义地
侯发山
连日来,常香玉放弃商演的机会,走访了宝鸡的不少地方,最后相中了宝鸡建设机械厂北边那块空地。她之所以相中,是因为这里是郊区,不用跋山涉水,谈不上舟车劳顿。阴阳先生对她说:“风水学上讲,地贵平邑。这地方平坦,周围有山有水,是个绝佳的地方……你这闺女有眼光,这里最合适。”
常香玉松了一口气。几经打听,得知那块空地归宝鸡建设机械厂所有。于是,她找到厂里负责具体事务的马副厂长,说明了购置那块地的想法。
本来那块地成了机械厂的一块心病——这块地原是机械厂花500块大洋(相当于500两银子)买下来的,打算扩建厂子,因为时局动荡,人心惶惶,这事便搁置下来。厂班子研究后,曾挂牌出让,尽管价格降到350块大洋,同样因为大环境的原因,一度无人问津。按说,正瞌睡哩,给个枕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常香玉当时不只在宝鸡,包括西安,甚至整个陕西,不说妇孺皆知,起码大部分人都知道,名气很大。她要这块地干什么?她办的戏曲培训学校已经开始招生了,莫非成名角了,赚得盆满钵满,自己要盖别墅用?有可能,绝对有可能。想到这里,马副厂长的肚子里涌出一股坏水,打算敲敲常香玉的竹杠。他眼珠一转,说道:“常优伶,你打算要这块地做什么?”在那个时候,称呼唱戏的为“优伶”或“伶人”。
常香玉似乎知道马副厂长的心思,说:“不是我自己用。”
“那是谁用?难道要捐个学校?”常香玉经常做善事,设粥棚,办艺校,修桥铺路,等等,如果真是这个,敲竹杠会让人瞧不起的,马副厂长有点失望,又有点不甘。
“不是。”
马副厂长心里即将灭的火苗腾地又燃起来,迫不及待地说:“那是什么?”
“反正是做好事。”常香玉想想,觉得还是不能说实话。
马副厂长眼珠一转,说:“如果是建个花园,厂里不收钱,免费供您使用。”
常香玉想了想,觉得这事最终还得明挑,便说:“做墓地用。”
“啊?不行,不行,拴住日头也说不成事!”马副厂长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从面部表情看,跟大祸临头一般。
“你说个数,我一分不少。”常香玉不愿善罢甘休。在她看来,世上没有干不成的事。特别是牵涉到钱的事,只要舍得,没有说不成的。
马副厂长摆了摆手,说:“这边是厂子,那边是坟茔,跟死人搁邻居,这不晦气吗?走,走,走,这事没得商量。”
马副厂长下了逐客令,常香玉只得半途而废。
但是,常香玉不是随便可以认输的人。
机会说来就来了。
这一天,秦伯瀛过生日,请常香玉去演唱助兴。秦伯瀛是宝鸡自卫团团长,既是军统宝鸡组长,又是宝鸡的青帮头目,“黑白两道”如鱼得水,受陕西地下党的影响,不在“头上长疮,脚底板流脓”的行列,换言之,心眼也不是十分地坏。
常香玉最烦唱堂会,但在秦伯瀛的生日宴会上,常香玉的演唱很是用心。秦伯瀛和他的客人点什么,她就唱什么。而且,跟随的锣鼓家什也都配合默契,一点差池没有。现场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宾主满意,皆大欢喜。秦伯瀛提出要重重奖常香玉。常香玉慌忙躬身施礼,笑盈盈地说:“秦团长,小女子不要奖赏,有一事相求。”
秦伯瀛怔了一下,拍着胸脯说:“啥事?说吧,只要不是河里捞月亮,天上摘星星,在宝鸡这个地盘,还没有能难住我的地方。”
常香玉要的就这他这句话,忙说:“俺老家河南遭灾,来西安、宝鸡逃荒要饭的不少。这个您应该知道?”
“我知道,你除了舍粥,还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教学戏,管吃管住……”
常香玉打断秦伯瀛的话:“秦团长,活人的事好办,死人的事不好办啊。”
“此话怎讲?”秦伯瀛愣了一下。
“俺河南老乡来这里的不少,吃了上顿没下顿,有的饿死了;有的得病了没钱看,活活被病疼折磨死了……”常香玉说着说着,忍不住落了下泪,觉得不妥,忙打住话头,自责不已,“秦司令,在这个大好日子我不该说这些不高兴的话。”
“我不怪你。”秦伯瀛点点头,为难地说,“只是灾民这事不是本座管辖,爱莫能助。”
“秦团长,您可能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要您救济灾民。那些老乡死了没地方埋,尸首运回老家也不现实,都被老鸹野狗撕吃了,看着着实可怜……我想买块地方安葬他们,地址已经选好了,只是地主人不同意。”接下来,常香玉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这是行善积德的义举,应该支持。我给那个厂说,一个铜子不给,答应了好说,不答应有他们喝的糊涂。”秦伯瀛拍了拍腰间的盒子枪。
在宝鸡这块地方,再怎么说,秦伯瀛发起威来,也是一个厉害角色,一句话掉地上,能砸一个坑。那个机械厂慑于秦伯瀛的势力,纵有一个个不乐意也得接受。马副厂长还亲自出面给常香玉赔礼道歉:“我眼神儿不行,上炕不认识娘儿们,下炕不认识鞋。劳烦您跟秦大人说说,千万别跟我一般见识……”
就这样,那块地成了河南灾民的义地。当然,常香玉瞒着秦伯赢,给那个厂子拿了500块大洋。
这事发生在1942年。那一年,常香玉19岁。
(原载《河南文学》(双月刊)2023年第6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香玉相中“那块空地”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郊区空地,厂里挂牌出让,二是地方平坦,周围有山有水。
B.常香玉最烦唱堂会,但是在秦伯瀛生日宴会上演唱很用心,宾主满意,这为她求秦伯瀛办事创造了条件。
C.青帮头目虽然“黑白两道”如鱼得水,但他心眼不十分地坏;这评价可从秦伯瀛的言行方面得到证实。
D.文中有两“怔”,第一怔是因常香玉不要奖赏而发愣,第二怔是因听了“死人的事不好办”这话而发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能力。“第一怔是因为常香玉不要奖赏而发愣”错误,是因为“小女子不要奖赏,有一事相求”而发愣,第19段原文说“秦团长,小女子不要奖赏,有一事相求”“秦伯瀛怔了一下,拍着胸脯说”。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标题点明了题旨,全文围绕着“义地”展开;文末一段有交代时代背景的作用。
B.文章借助秦伯瀛之口,道出了常香玉的善举;经常行善是常香玉名气很大的原因。
C.文章通过心理活动、语言、神情描写,表现马副厂长势利、迷信、怕事等性格特点。
D.作者制造波澜使情节跌宕起伏,如常香玉先购地不成,后来马副厂长却送地上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经常行善是常香玉名气很大的原因”不妥,经常行善是常香玉名气很大的原因之一,常香玉在戏曲演唱方面的造诣也是一大原因。
8.“常香玉瞒着秦伯赢,给那个厂子拿了500块大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与文中“本来那块地成了机械厂的一块心病——这块地原是机械厂花500块大洋买下来的”“我给那个厂说,一个铜子不给”等内容相照应,结构谨严。用在篇末提升了主题,突出了常香玉经常行善的美德,诠释了常香玉“名气很大”的原因。与马副厂长想敲竹杠、秦团长“一个铜子不给”的霸道形成鲜明对比,使常香玉这个行善积德的人物更加高大。这是故事的完美结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能力。注意整合“常香玉当时不只在宝鸡,包括西安,甚至整个陕西,不说妇孺皆知,起码大部分人都知道,名气很大”“马副厂长的肚子里涌出一股坏水,打算敲敲常香玉的竹杠”“我知道,你除了舍粥,还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教学戏,管吃管住……”“这是行善积德的义举,应该支持。我给那个厂说,一个铜子不给”等信息。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常香玉的性格特点。(6分)
参考答案:做事谨慎细致。为寻找“义地”走访了宝鸡的不少地方,得到风水先生肯定后才松了一口气;“几经打听”“义地”的情况;与马副厂长商谈以及在秦伯瀛面前的言行举止等。克己不克人。为寻找“义地”而放弃商演机会;得到“义地”后,还给那个厂子拿了500块大洋、行善积德等。善于猜度。当马副厂长问“你打算要这块地做什么”时,“常香玉似乎知道马副厂长的心思”。诚信、说实话。常香玉实话告诉马副厂长“义地”的用处。执着、不认输。马副厂长拒绝购地,常香玉不愿善罢甘休。善假于物。她设法让秦伯瀛摆平购地之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创作风格及语言特色的能力。注意整合“常香玉放弃商演的机会,走访了宝鸡的不少地方”“常香玉似乎知道马副厂长的心思”“常香玉想想,觉得还是不能说实话”“常香玉不愿善罢甘休”“常香玉不是随便可以认输的人”“秦团长,小女子不要奖赏,有一事相求”“接下来,常香玉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等信息。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