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18-09-05 18:23:39)
标签:
巩义河洛小小说试题 |
分类: 入选各种集子信息及征稿启示 |
救人
侯发山
随着楼上的灯火渐次熄灭,夜,一点一点深了。直到四楼那一家的灯光消失,整个楼都沉寂下来,他才松了口气。这是他初出茅庐,千万不能失手。他在工地上干了几个月,工钱没要到,身上只有二百块钱,回家的路费都不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他打算,弄够回家的盘缠,便回家过年。
在公园里藏了几个小时,身子骨都麻木了,再不动手,他就要被冻僵了。这是栋老式的六层住宅楼,没有大门,没有门卫,他如入无人之境,很轻松地进入了楼道。
起风了,呜呜的声响把楼道里的路灯弄得忽明忽暗。他轻手蹑脚来到二楼。白天他已经踩好点了,东户住着一对老两口,没有其他人。他不会开锁,也没有撬门的本事,原打算以水电工的身份敲开人家的门,然后见机行事,不料,他轻轻一拉外边的防盗门,开了,再轻轻一推里面的木门,竟然也开了!有那么好大一会儿,他以为是在梦中。他不知道,老两口的儿子在外打工,担心儿子随时回来进不到家里,多年来,门从来都没锁过。
推开屋门那一刹那,明显感到一股浓重的煤气袭来。他忙退了出来,本想打道回府,又想不对,若是两个老人煤气中毒了怎么办?见死不救,可是一场大罪啊。不行,得进去看看。他把门完全推开,稍等片刻,他进去了,同时“有人吗?有人吗?”地叫着。没有人回应!他打开手机的照明四下扫射,屋内陈设简单,不像是富有的人家,走到卧室门口,果然看到两个老人在床上“熟睡”,又大声叫道:“大伯,大娘,”。两个老人没有丝毫反应。他上前推了推他们,还是没有反应!
他来不及想那么多,掏出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打过电话,他心里略微轻松一些。他想撤离现场,感觉不妥,老人身边没有子女,自己不能离开。
120来的同时,110也来了。原来,他在打120的时候,说话不免语无伦次。这让医生起了疑心,挂断电话后,又拨打了110。煤气中毒,除正常因素外,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自杀,另一种是他杀。因此,医生多了个心眼。
120走的时候,他把身上仅有的二百块钱交给了医生,说是医药费。医生迟疑了一下,还是收下了。
他被一高一矮两个警察带走了,任凭问他什么,他一句话也不说。有什么可说的呢?
看到他瑟缩发抖的样子,高个警察给他拿了一条军大衣,让他裹上。其实,他不仅是因为冷,还有害怕。
矮个警察看了他一眼,对高个警察说:“是不是小偷啊?”
他大声辩解道:“我不是小偷,我不是小偷。”说罢,眼泪几乎要流出来。
矮个警察说:“那你怎么出现在现场呢?跟这家人什么关系?”
他又闭上了嘴巴。他知道,捉奸捉双,捉贼捉赃。他们没有抓到证据,不会对自己怎样。
任凭矮个警察怎么问,他还是不开口。
高个警察说:“不像。现场咱们也看了,门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啊?”
矮个警察说:“现在的人能着呢,不能小瞧了。”
高个警察说:“是老人的亲戚也说不准。”
矮个警察在网上搜了一遍,然后对高个警察摆了摆手。高个警察明白,他不是惯偷,先前也没有不良记录。
两位老人终于醒了。
他被两个警察带到了老人面前,问他们认识不。此时,两位老人已经知道是他救了他们。
老大娘看了半天,茫然地摇摇头。
他本来就紧张,这下子更紧张了,额头上渗出了汗。
老大爷白了老伴一眼,对两个警察说:“是我一个远房亲戚,论辈分该叫我叔。”
高个警察的脸上溢出不易察觉的笑容。
矮个警察对老大爷说:“真的?”
“真的,真的。”老大爷用力点点头。
“没咱屁事,走。”高个警察扯上矮个警察走了。
待两个警察走后,他“扑通”给老人跪下了,眼泪也哗哗流出来。
(原载《啄木鸟》2017年第6期,《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15期转载)
阅读理解:
1.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他忙退了出来,本想打道回府,又想不对,若是两个老人煤气中毒了怎么办?见死不救,可是一场大罪啊。
2.阅读下面句子,说说“他”流泪(几乎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他大声辩解道:“我不是小偷,我不是小偷。”说罢,眼泪几乎要流出来。
待两个警察走后,他“扑通”给老人跪下了,眼泪也哗哗流出来。
3.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原来,他在打120的时候,说话不免语无伦次。这让医生起了疑心,挂断电话后,又拨打了110。
4.你认为高个警察知道“他”是小偷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参考答案:
1.心里描写。生动地反映出他生性善良,为下文写他拨打120急救电话,勇救两位煤气中毒的老人做了铺垫。
2. 面对矮个警察的询问,他大声辩解,担心(害怕)矮个警察不相信他,着急地几乎流泪。老大爷明明不认识他,却说他是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挽救了他,这令他很感动,所以落泪。
3.插叙。补充交代了110来的原因;为下文他被两个警察带走,询问他是否是小偷一事做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4. 高个儿警察知道“他”是小偷。依据:高个儿警察明白,他不是惯偷,先前也没有不良记录。高个警察的脸上溢出不易察觉的笑容。
解析:
【题1】试题分析: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句写“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既具体形象地写出”他“心地善良的本性,又为下文写他施救老人做了铺垫。
【题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作答。句他之所以流泪是因为面对警察的询问,内心害怕、着急而落泪。句之所以落泪是因为在老大爷明明不认识他的情况下,却说他是他的一个远房亲戚,使他摆脱了尴尬的局面,为此感激而落泪。据此理解作答。
【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插叙)理解。解答时,应先了解插叙的一般作用,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插叙主要有以下作用: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等。本题从“原来”一词可以看出是运用了插叙的方法,补充交代了“110”来的原因,也为下文写“他”被带走询问一事做了铺垫。既交代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又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题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伏笔:指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写作中常用的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从文章中高个儿警察明白,“他”不是惯偷,先前也没有不良记录。“高个儿警察的脸上溢出不易察觉的笑容”这两处所写的高个儿警察的心理和神情,暗示了高个儿警察知道“他”是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