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买书赠人 [转载]买书赠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爱书人自有癖,书与老婆,恕不外借,能慷慨借书予人者,确系美德。而买书赠人,此读书人美德,还在于彼此相通的懂得。
当年郑振铎《永在的温情》一文回忆,其在上海研究中国小说,一次写信问及在京有一面之交的鲁迅关于“三言”之事,回信快至,附来鲁迅抄录的一张《醒世恒言》目录。信中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他未见到,《醒世恒言》也只有半部。知道有一位朋友那里藏有全书,便借来抄下目录供参考。之后,郑振铎有意阅读明末短篇平话小说集《西湖二集》,又问询于鲁迅,不料随信同时寄到的还有一个包裹,打开一看,即半部明末版《西湖二集》。此先生之风,也民国之风。
观念相近,引为同道,赠书予人,滋兰九畹,佳话矣。博学而无所成名,闲书在杂,才能得趣,有功夫读书,谓之福。闲,天定许;忙,人自取。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睡前翻上几页,或能让一觉封存美好。明珠散落四方,有缘时可见一二光芒。若求专业,大抵无趣,帕慕克转引福楼拜的话:“如果一个人足够认真地读上十本书,他就能成为一个圣人。大多数人通常做不到这一点,因此转而收藏书籍,以炫耀他们的书房。”藏书者,半为实用,半为嗜好。当然,纸质书的未来,尚取决于房价,不仅如此,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逻辑,一切连接,天下真小,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读书固然一种情怀,也老派习惯。
赠书人的揣思,自是一番好意。我曾自远处背书归来,见面时奉上,说内容如何如何的好,可分享之。还有读到半截的书,或偏或深,不能猝读,遂宝剑赠英雄,胭脂赠美人,想找合适之人续之。一个人的失去,乃一个整体的部分失去,一部书的失去也是,尤其在收藏多年后,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然偶有造访,发现桌上垫碗之书,正是先前所赠,天雨散花,悲从中来,信心为之摧,但还是将新书掏出放下了。不过至此改正习惯,哪来那么多感同身受,读书自读,无意他赠,有心得,写成文字即是,我在的城市,已无人与我面对面谈书。后来自己陆续出版过一些册子,仍不愿主动送人,免得落下签名本堆卖地摊的尴尬。又说回来,所赠之书,或未合被赠之人,若藏诸柜架,那便心情大好了。君去琵琶闲,世事无常,筝断沉入烟,人各一方,多少年后的念想,或许都在这架上。
有笔如刀,有纸如牢,控制读书人的思想,自控制其读书始,思想恍然有悟,观念悄然改变。哪有这般心思,赠书人绝无控制之谋,何来之嫌。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不过回赠也书,秀才人情纸半张。袁枚说“戒诗如戒酒,屡借复屡开”,戒赠亦然。这点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