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寇云峰:他从这片厚重的土地走出来

(2012-12-10 14:36:16)
标签:

竹林

研讨会

杂谈

分类: 专家、读者评论

他从这片厚重的土地上走出来

——侯发山小小说印象

寇云峰

 

十多年前,从编辑部的来稿中读到了青年作者侯发山的小小说,当时就对他生动而质朴的叙述方式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如今,步入中年的侯发山,已经发表了上千篇小小说,其中某些篇章如《乡村爱情》、《手机》、《唐三彩》、《卖不出去的羊》等在读者中产生了好的反响,也受到业界赞誉。作为河南老乡,我关注他的作品很久了,感到侯发山近年的迅速崛起,在于他的两个优势:一是生活底子厚,素材储存丰富,是小人物的底层生活,当代农村的生存环境和人物的心灵状态,在侯发山的笔下展示得鲜活而真实。侯发山在农村长大,身上流淌着农家子弟的血液,把文学创作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奋斗历程。这也是河南作家群的群体特征。出身农村,对农民的命运抱有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即使到了城市,成了专业作家,感情上仍然离不开农村,创作关注点仍然是中原农民的命运。比如河南籍作家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都是写河南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拿了茅盾文学奖。侯发山塑造的文学形象,最亲切、最生动的也都是农村的父老乡亲。我觉得侯发山这个优势得天独厚,保持下去能写出大名堂。二十一世纪中国命运的改变,主要标志是农民命运的改变。写农民的感情和灵魂,写农民命运的历史性变迁,作为文学轻骑兵的小小说大有可为。

侯发山的第二个优势是他具有出色的编故事的才能。从他的《手机》、《二战时期的爱情》等作品来年,故事情节扑朔迷离,一波三折,结尾出人意料,吸引着读者欲罢不能,可读性颇强。从创作特点和风格来看,侯发山娴熟运用了编故事的技巧:一、设置悬念。二、强化人物心理动机和独特个性。三、善于渲染故事进程的气氛。四、在故事情节的高潮中揭示谜底。有时候,好看比深刻更重要。侯发山小小说引人入胜的篇章很多,所以,发表率和转载率都比较高。我一直认为,擅长编故事的作家能够走得很远。故事情节,对小小说尤为重要。

我感到侯发山需要加强的是作品的历史文化感以及批判意识。他生活的这片土地历史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如何在构思的角度和叙述语言上体现地域化的文化差异、文化思考,不少经验丰富的老作家如冯骥才、汪曾祺等都给我们做出了表率,取长补短,在家乡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掘出一口文化的深井,相信年富力强、创作力旺盛的侯发山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